人行于世,难免遭逢困厄,若有知己的友人在,自然再好不过了。而最好的友情,莫过于有幸遇见,又恰好合拍。作者吉祥止止的《长安月下与君逢》一书中道出了唐朝大诗人们之间友情的样子。
王维虽说是个爱交友的人,但为数不多的挚友中,肯定少不了裴迪。《酌酒与裴迪》,“酌酒与君君自宽,人情翻覆似波澜。白首相知犹按剑,朱门先达笑弹冠。草色全经细雨湿,花枝欲动春风寒。世事浮云何足问,不如高卧且加餐。”与志同道合的朋友同聚,不问宦海沉浮,不理世事沧桑,只想好好珍惜当下的时刻,相对饮酒,谈笑风生。而《赠裴迪》的“携手本同心,复叹忽分襟。相忆今如此,相思深不深”更是表露出难以自已的相思之情。隐居终南山时,两人相伴郊游、吟咏唱和,留下了流传千古的诗篇,集结成《辋川集》。此书也成了他们神仙友情的见证。
李白和杜甫,一位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一位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虽然两人出身不同,性格迥异,但丝毫不影响两下结下深情厚谊。他们因缘相识后,一同访仙问道、举杯共饮、探讨诗歌。分开后,他们也会用诗来表达对对方的思念。如杜甫在《春日忆李白》写“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迫切想要与对方重逢、继续商讨诗文的心情怕是无人能体会到吧。《冬日有怀李白》里又写,“寂寞书斋里,终朝独尔思”,独坐书斋,不知不觉地就想起了偶像李白。从春到冬,一年四季,这绵绵长长的思念无处安放,只好寄托于梦了。《梦李白》里,“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这番情意,怕是鲜有人及。而对于杜甫这枚铁杆粉丝,李白也毫不避讳地写出自己的心声,《沙丘城下寄杜甫》中,“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思念之情如汶水奔流不止。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知道李白与孟浩然的交往,应该始于那首脍炙人口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孟浩然比李白大12岁,两人认识时,孟浩然已经名满天下,但他并没有因此而不待见李白。相反地,两人志趣相投,又都有远大的抱负,所以相交甚笃。两人熟悉后,一起饮酒作诗谈人生,很是自在。而李白也在诗歌中毫不掩饰对孟浩然的敬重,《赠孟浩然》有言,“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李白一生在诗歌方面成绩斐然,能如此膜拜的人必定不是凡俗之辈。
友谊如同美酒,越久越浓郁,越醇香。这些诗坛知己的深厚友谊,让人艳羡。身闲心闲时,不妨翻一翻这本文笔典美的《长安月下与君逢》,品味大唐诗人们的诗情与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