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概念对比记忆
一、会计四大基本假设
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
要点:持续经营是会计分期的前提
会计分期是指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正是因为有了会计分期,产生了当期与以前期间,以后期间的差别,才使不同类型的会计主体有了记账的基准,进而出现了折旧、摊销等会计处理方法。
二、会计基础
权责发生制,收付实现制
注意:企业,政府会计中的财务会计,民间非盈利组织采用权责发生制;政府会计中的预算会计采用收付实现制。
三、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1.可靠性:要求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如实反映会计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2.相关性:以可靠性为基础,要求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
3.可理解性
4.可比性:同一企业对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
不同企业对同一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
5.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
6.重要性:披露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事项。
7.谨慎性:不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8.及时性
三、会计要素及其确认与计量
1.资产定义: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确认条件: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成本或价值能可靠计量。
2.资产的分类们: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投资性房地产,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特别记忆:
(1)投资性房地产分为成本模式和公允价值模式后续计量两种核算办法。
其中采用成本模式后续计量的有累计折旧摊销及减值准备计提。故此方法下的投资性房地产账面价值=账面原值-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
公允价值模的投资性房地产不计提折旧,不摊销,不计提减值准备,故账面余额=账面价值(公允价值)
(2)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可计提减值准备,账面余额=金融资产初始确认金额-偿还的本金±(实际利率法确定的初始金额与到期金额之间差额的累计摊销额),即
账面价值=摊余成本=账面余额-减值准备
(3)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分为:债权性投资和权益性投资。其中债权性投资与上述第二种计量金融资产的核算方式一样,账面余额=金融资产初始确认金额-偿还的本金±(实际利率法确定的初始金额与到期金额之间差额的累计摊销额)。摊余成本=账面余额-减值准备,账面价值=期末公允价值。权益性投资不计提减值准备,账面余额=账面价值=期末公允价值。
(4)以公允价值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采用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不计提减值准备。账面月=账面价值-期末公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