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评‖ 挖&我&世

编辑沅芷云裳荐评作品—《挖苣买菜》

文章讲述作者和老儿子趁着五一假期去野外挖苣荬菜的开心事儿。虽然发现苣荬菜比往年长得晚、个头小,找起来特别费劲。但两人还是耐心挖了近两小时,最后收获不少,回家洗净做成蘸酱菜,口感鲜嫩又爽口。文章还顺便科普了苣荬菜清热解毒等药用价值。字里行间透着作者对生活的热爱,既展现了挖野菜时亲近自然的惬意,也传递出品尝亲手收获美食的满足感。

读着这些质朴的文字,都让人心生美好。作者就像唠家常一样亲切,把挖野菜的全过程写得生动鲜活。不管是早春野外的景色,还是挖菜时的辛苦和惊喜,都让人感同身受。在大家都喊着压力大的今天,文章能带着读者“云体验”一把田园野趣,放松心情。就算没挖过野菜,看完也会忍不住想试试,特别治愈心情。荐阅!



编辑沅芷云裳荐评作品—《我的深圳故事》

2000年,作者通过教师招聘来到深圳,从最初为制作课件熬夜苦学,到投身课改打造特色课堂;从在报刊发表处女作,到深入书法艺术并取得成绩。每一步成长都离不开深圳这片充满机遇的土地,也让作者从陌生到扎根,将这里视作“心安处”。文章不仅是个人奋斗的记录,更体现了深圳开放创新、包容进取的城市精神,以及人与城市相互成就的美好关系。

文章就像一本亲切的回忆录,用质朴的语言讲述着平凡却动人的故事。没有华丽辞藻,却把初到深圳的迷茫、努力奋斗的艰辛、收获成果的喜悦一一道来。作者笔下的深圳,是实现梦想的舞台,也是温暖的家园,让读者看到一座城市如何滋养普通人的成长。同时,也为作者能取得非凡成绩感到喜乐。荐读成长正能量好文。



编辑沅芷云裳荐评作品—【《世上为什么要有图书馆》:从象牙塔到体制内】

文章围绕杨素秋教授挂职建设图书馆的经历展开,讲述了图书馆从选址、建设到落成背后的艰辛,展现了图书馆在保留文明成果、满足群众阅读需求等抽象意义之外,更真实、有温度的价值——它是老年人寄托藏书的地方,是残疾人的精神家园。书中还穿插了武侠作家李亮在市场变化下的坚守,以及僧人久美在草原上建起孤独图书馆的动人故事。通过这些,探讨了理想与现实的碰撞,揭示了图书馆在文化传承与政绩考核间的矛盾,最终诠释了图书馆让人超越自我、拓宽生命领域的深层意义。

作者不是枯燥说教,而是用一个个鲜活故事,带读者走进图书馆建设的幕后,感受其中的酸甜苦辣。无论是图书馆建设中的现实困境,还是书中人物对文化、善良的坚守,都充满感染力。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