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模块:看标题,提问题
我的问题:
1. 哪3个成长思维?
2. 为什么能加速成长?
3. 如果没有这三种思维,会怎样阻碍成长?
提出自己的问题,然后再继续阅读,看文章的内容是否能够解决自己的问题!
第二个模块:看破题,如何吸引人
目的:自然是学会破题咯!
大家早上好,欢迎打开剽悍晨读,每天进步一点点,坚持带来大改变。今天是2019年10月24日,我们要给大家分享的书是《写给想哭的你》。
这本书是由超级畅销书作家松浦弥太郎所写。
这次我们重点分享书中关于颠覆思维的三个内容,分别是:存在即我需、击球区之外和身体比大脑博学。(点明本文的三个重点,对文章结构的整体把握)
分析: 作者用固定开头打招呼,开门见山介绍书和作者来破题。接着介绍本文的主要内容,即三种思维:存在即我需、击球区之外和身体比大脑博学。
第三个模块:这是一本什么书,读这本书有什么用?
目的:明明白白的告诉用户,你读这篇稿子,能收获什么?不然,用户就是一脸的懵逼.
随着年岁的增长,我们逐渐拥有了各种能力。面对大部分事情,也都有着自己妥善应对的技巧。但做的事越多,让我们不安的因素也越多。作者提炼出一个个切实可行的生活小哲学,帮你重新找回获得幸福和温暖的力量。
分析:,生活无味了,读了本书能让人找回幸福温暖的力量。(题目不是加速成长吗?怎么感觉是熟透了?)
第四个模块:分析每一个重点的表达逻辑关系
目的:学会更加细化逻辑表达形式
这次我们重点分享书中关于颠覆思维的三个内容,分别是:存在即我需、击球区之外和身体比大脑博学。 (总分结构,先总说三个重点,且互为平行的逻辑关系)
随后,分别按场景和方法阐述了三种思维的作用和意义。
①
『存在即我需』
“那个店怎么关门了?”
“突然下雨了,好倒霉。”
“这个方案又被毙了啊,难受。”
我们的生活中,好像每天没几个棘手的事情就不完整一样。麻烦、误解、挫败随时都可能发生。可如果你不懂调动大脑里的转换开关,把它们当成成长必须的养料,而是一味任情绪肆意,你的生活就得不到何改善。
(用语言带入场景,引发读者共鸣)
一切存在皆是我需,学着去接纳,这些问题才有价值。把“存在即我需”当成指导人生的座右铭,把每天的生活、工作、意外,都当成一种学习。
小时候看着商店里的棒棒糖口水直流、青年时看着可爱的女孩不敢开口、成年后对着高房价望楼兴叹,回首来时路,在大的方面,我们能随心所欲的东西都那么少,何况生活中一点点小事呢?
(接着带入场景,人生中的大方向上也不能随心所欲)
换个角度,为了能够“练习”接纳种种不如意,并能积极地应对、成长,才会有各种小问题来磨练我们。“存在即我需”,麻烦都是你认知上破损的地方,修补好,往前走。
(重点一,“存在即我需”其实就是接纳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大小事务,从中学习。简单说就是接纳、不为已经发生的‘现实’烦恼)
②
『击球区之外』
泰德·威廉姆斯是美国著名棒球选手,他是过去70年来唯一一个单赛季打出400次安打的棒球运动员。在《击球的科学》中,他阐述了自己的击球技巧。他把击打区划分为77个棒球那么大的格子。只有当球落在他的“最佳”格子时,他才会挥棒,否则绝不出手。
(用击球来引出和类比属于你的好机会)
不仅如此,有研究者发现,在美国职棒大联盟中,排名靠前的击球手都是这样做的,他们会耐心等待属于自己的机会。
到你也一样,感觉自己好像错过了有些看起来很好的机会,想着下次自己一定要抓住。或者看到和自己无关的机会也会全力挥棒,结果什么也没有得到。
可是,你有没有想过,有些机会并不属于你,它们在你的击球区之外,错过了并不可惜。
想换工作、想写文章、想开小店,想实现这些目标其实不需要你多努力。在想做某件事之前,先成为那件事最需要的人,才是你需要关注的。
有人总说自己在等待一个时机,其实时机也在等那个对的人。就像填字游戏一样,不偏不倚刚属于你。 (第二个重点,击球区之外,放宽心,那些是不属于你的机会,专心等自己不偏不倚的机会。简单说就是不为不属于自己的‘失去’烦恼)
③
『身体比大脑博学』
想太多,几乎成了现在年轻人的标配。我们经常和外人、心灵、大脑对话,却很少感知自己的身体。其实,身体比大脑更博学。
听到好听的音乐,身体会有舒畅的感觉;吃到美味的食物,身体会非常满足;看到美丽的景色,每一个毛孔都会有反应。
对外界有什么看法,其实不需要你多想,身体会给你答案。和上面的情况相反,听到噪音,身体会很不舒服;吃到难吃的东西,身体会拒绝进食;看到让人厌恶的情景,身体会自然地远离。
适不适合一项工作,不用研究太多的数据和资料,你直接尝试几个月,你是情绪高昂还是疲惫不堪,身体会告诉你。认不认可一个道理,不用找别人的例子,你自己践行几次,结果会告诉你。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你的身体会自动把你带入属于你的群体。即便当健康受损,这是身体在给你传达信息,它可能是在告诉你要改掉不良的生活习惯、粗心大意的态度和勉强行事的做法,你的一切言行在身体上都能找到答案。
所以,不用想太多,多向身体寻求答案,你自会有所得。
(第三个重点,别‘纠结’,亲身尝试,身体知道答案。这是第三种丢掉烦恼的好办法。)
总结一下,不要活得那么理所当然,只有让认知有小的颠覆,你才能有新的思路和启发。存在即我需、击球区之外、身体比大脑博学,都是我们常常忽视的事实,理解它们,你会成为更好的自己
。 (总结共性,三个重点,即三种拜托烦恼的方法,属于相关但并列关系)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希望给你带来启发,记得给我们点赞鼓励哟。
参考书目:《写给想哭的你》 [日] 松浦弥太郎
第五个模块:写出全文大纲框架
核心观点:《写给想哭的你》想哭的时候三个方法应对烦恼,让自己开心温暖起来。
第一个方法:存在即我需——接纳现实,看到它的积极面
第二个方法:击球区之外——那些目标之外,准备之外的事情可能根本不属于你,其实不重要。
第三个方法:身体比大脑博学——“嘴上说着不要,身体却很诚实”用身体你去尝试,告别纠结和烦恼
三个方法在逻辑上并列
第六个板块:这篇文章给你带来的收获
收获1:了解到摆脱烦恼的三种方式。接纳现实,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别在意,跟随自己的内心和身体
收获2:文章总体结构凝练,逻辑清晰,让我对于读书稿的认识更深了一点。
第七个板块:你认为文中好的句子
1. 为了能够“练习”接纳种种不如意,并能积极地应对、成长,才会有各种小问题来磨练我们。“存在即我需”,麻烦都是你认知上破损的地方,修补好,往前走。
2. 有研究者发现,在美国职棒大联盟中,排名靠前的击球手都是这样做的,他们会耐心等待属于自己的机会。
(语言上没有太多吸引人的句子,主要观点上给人启发)
第八个板块:你认为这篇文章有什么不足,是否满足了你的阅读预期
1. 不足;读完全文感觉标题取错了,和成长没关系,摆脱烦恼才是主题。
2.预期不符,主要标题带跑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