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诊期间匆匆翻完了张爱玲的《小团圆》。她老了,殚精力竭了,絮絮叨叨地重复着那些给她带来精神创伤的往事。童年的受虐与压抑,青年的感情受欺、婚姻被背叛,中年逃亡的绝望与彷徨......她并没有为往事辩护,没有抗争,没有矫情地释怀,就那样冰冷地、没有爱、没有憎恨地念叨着,不在乎听众的感受,也许根本不在乎有无听众。她只需要这样,对孤寂与没落的人生而言,自言自语是生命唯一的慰藉与快感。她,只希望无人地自言自语。
我大抵是欣赏张爱玲的,读了一切她的及关于她的作品。她以及她虚构的世界中没有爱,没有温情,虽然谈不上残酷与绝望,然而却是冷冷淡淡。这源于对男性的暴力、欲望与贪婪、伪善与算计等本性的彻底醒悟,及对女性的依赖、虚荣与争夺等相态的警觉。故此,两性的爱,又岂能含情脉脉、纯洁无暇呢?半生缘与倾城之恋,大概是世人最津津乐道的作品,也被渲染成至死不渝的伟大爱情故事。那是臆想,与张爱玲背道而驰的臆想。倾城之恋,我以为是张爱玲作品中最温情的一部,然而,里面没有爱情,除却欲望与追逐的游戏,就是交换与算计的现实。男女主人公各怀鬼胎地进入游戏的角逐中。男人要的是情欲的激情与征服的快感,他不爱甚至谈不上需要女主人公,她只是一个道具,一个供男人意淫与征服的道具。女人需要的是被爱慕的虚荣感,也许更重要的是经济与生活的保障及社会地位的提升,男人只是一种资源。就是这样,他们就是在末世的战争劫后,无奈地被捆绑了在一起。张爱玲唯一的温情之处在于,她就此结束了故事,没有残酷地告诉读者两位主角接着上演另一场歇斯底里的有关情肉背叛与理性算计的战争。看,即使世人认为最温情的故事,在张爱玲笔下是何等的冰冷与现实。至于半生缘,那更是绝望,真不愿意分析。
对于爱,张爱玲从来不抱任何幻想,她的生活源于自恋与臆想,而不是爱与温暖。对于往事,她从不寻求解脱,也不作风轻云淡般地释怀,她是介怀的,但又无所谓,就那么冷冷地,若无其事地瞄上一眼,说上几句。有时候,她甚至快意于在痛苦的往事中找到一丝丝的快感与自慰。
她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容不下别人,也不容自己走进别人的世界。小团圆,不是她与任何一个亲人、朋友及爱人的团圆,更加不是她虚构作品中任何一位主人公的团圆,她的人生以及作品的人物不与任何人团圆,她也不允许任何人团圆。
那只是她与她的往事团圆,她与她的九莉团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