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年少时,生活是盾,我们是矛,自以为坚硬,于是总是爱以棱角冲撞它,看看它背后藏着什么。而长大后,走出了校园,才发现生活的真实面目是矛,不断地在冲击我们,坚硬而冰冷,于是我们只能将自己变成一只盾,再疼也要把棱角磨平。 ——七堇年
1
前阵子有天晚上,木子发来微信,“我准备跳槽了,毕业半年多每个月都是赤字,现在有个offer比这边好。”
他大学在魔都,没毕业前在培训机构实习加上兼职做家教的钱能让他过的挺滋润了。木子还是个十足的旅游爱好者,祖国大好的山山水水已经看过不少。
他毕业以后去的附近城市房租比杭州低很多,还有租房补贴,专业对口工作。但种种原因,还是抵不过要做一个选择——跳去魔都做一份工资更高天天出差的工作,住还可以住在原来便宜的出租房,高铁去魔都也很方便。
2
互联网发达以后,年年新闻里都说高考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也年年报道就业难。“毕业生工资低的不要,工资高的够不着”这样的话题被唠叨了一遍又一遍。
毕业季的焦虑是抽丝一样愁煞人的,于是也曾告诉自己,不要变成变成眼高手低的人。
所以,尽管大学期间也积累了还蛮多的工作经验,后来选择的第一份正式工作,却并没有把工资看的多重要。但是慢慢的,工作上手了,“舒适区”也到来了,而不同阶段要考虑的问题也变得不一样了——对大多数人来说,总是要先有谋生的能力才可以想其他。
3
我们的焦虑大概都是从各方面的花销越来越多开始的。我对理财和金钱有系统性的概念源自于一次和朋友玩“现金流”游戏。资深玩家都说玩这个游戏的态度很能看出玩家在生活中的选择和格局。而我印象最深的一点大概就是——“生孩子是纯支出的一项社会活动,千万不要太早生”。
知乎上关于财富观有很多人的经验论,也有很多故事,其中有一条观点很有趣:
富人可以为一个渺茫的机会四处打听消息,硬着头皮学习,起早贪黑地准备,穷人吃不了这个苦。穷人可以冬天冷风里等公交车,下车再提着大行李走很远的路,富人吃不了这个苦。
财富是中介和手段,并非目的本身。如果我们的目的地本来就不一样,那过程的曲折安排自然不同。
4
离开学校的日子越来越久,我们看到的焦虑也越来越多。物价、房价的上涨似乎永远不会给你留一线慢慢涨工资的机会以期走到你的能力足够撑起你的野心的那一天。
我们常开玩笑说“何以解忧,唯有暴富”。但是如果财富的多少没有可以改变你原本的选择,那么它同样也改变不了你最终的命运。
没有了“学生的使命”后,我们的时间是怎么分配度过的?工作之外到处浪呢?还是周末的“昼伏夜出”呢?
end
2018年刚刚过去小半,“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勇气还是要有的,千万不要让“想太多”的焦虑阻止了迈开的步伐。
“把生活过成我想要的样子”——无论何时都不会太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