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香筒竹嫩,炙脆子鹅鲜。
白居易的一句诗,却勾起了旁人三尺垂涎。
吃着粽子,又想起了知乎上这一问题:
最能代表中国的食物是什么
看着碗中飘着糯米与粽叶双重香气的食物,思维渐渐发散了开来
最能代表中国的食物
是什么呢?
是咸甜“党争”之魁豆腐脑?
还是风靡全国的火锅?
是西北花样迭出的面条?
亦或是江南千百美味的米粉
唉,馋了……
突然觉得碗里的粽子,索然无味
回神略一思考,我觉得,最能代表中国的,不是哪一道菜或哪一种食物
是,豆制品
不是豆腐,是其他各种豆制品
虽然豆腐在中国传已近2000年,但它并不能很好的代表中国,因为在国外,影响力更深的是日本豆腐,很多西方人一听说豆腐第一反应是日本,很无奈,但日本的饮食文化输出的确做的比中国好。
豆制品则不同,比如豆浆,豆汁,腐竹,豆皮,乃至于臭豆腐和腐乳,基本都是中国独有。
小吃摊,不论是麻辣烫还是烧烤,总少不了各式豆制品
对比西方悠久而发达的“奶制品”,中国的豆制品不遑多让,甚至在种类和美味上,更胜一层。
除了豆腐和豆浆堪比奶酪和牛奶,中国的先人们赋予了豆子几乎无限的可能。
想有丰富的味道?发酵做成豆豉
想能更久的保存?脱水做成豆干
想做成调味料…………?
嗐!不就是酱油嘛!
五谷之一的豆类(菽),自远古起,就成为了华夏人民不可或缺又朴素至极食物
能把最朴素的食物吃出最多的花样来,方是我中华吃货之本色。
以前曾在网上跟人聊天,说起各地美食,我对朋友说:你看只说一个鸡,全国各地都有自己一套做法。辽宁有沟帮子熏鸡,山东的德州扒鸡,河南有道口烧鸡,甘肃的静宁烧鸡,川渝口水鸡,广东白斩鸡……数不胜数。
事实上,我们根本不用某一种食物来代表中国,中国在饮食上的特点是想象力和创造性,而,不单单,是一道菜。
治大国若烹小鲜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