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讲师群里分享了一个链接,是关于青春期的孩子出现了各种问题,早恋、辍学、网游、打架、殴打父母等等…然后全国各地的这些孩子的父母找到一所训练营似的学校,孩子需要在里面呆81天,家长需要上家长课6天,送到这的孩子年龄在12岁-22岁之间。
这期是139班,因为中央电视台跟拍这一期节目,所以这些家庭这些孩子呈现在了大家面前,一共是三集,第一集中一开始出现的孩子怒吼,发狂,自残,扬声叫嚣着要跳楼,对着父母大喊大叫说恨他们。我心中一股闷闷的,隐隐作痛的感觉,看到这些本该阳光灿烂的孩子们内心竟然是这么多的痛苦与愤怒,看到这我特别难受;看到那些养育孩子十几年,一路往前奔跑奋斗的父母就是为了给孩子和家庭最好的,但结果奔来的却是孩子的恨,为此我更难受。
可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真的是这些孩子就是天生的问题孩子吗?我记得第一集中有个14的孩子结尾的时候说了这么一段话,这个孩子辍学在家每天在网上下赌博性质的象棋,他能赢很多的钱,但只要妈妈打断他上网,他会把妈妈推到墙角拳打脚踢的打骂妈妈,而这个过程爸爸全程在旁边却不制止,他天生是具备暴力行为吗?节目中有提到他的父亲当处理家庭事情不顺利时就会使用暴力行为,孩子的行为从哪来?他在第一集结尾时说:“我觉得要来学习待81天的是他们(指父母),而不是我,我只要6天就够了。我为他们付出了太多,他们不改变什么都没希望。”这个节目中这个孩子说话时特别的沉稳,说的话逻辑性也非常的强,我觉得他内在的知识量特别的丰富。第三集中他说:“这个学校很好,也许物质并没那么丰富,可精神很丰富。”
在第二集中有个戴眼镜的瘦小的女孩,12岁,她抽泣着说的这段话让我觉得诧异,“父母都喜欢说他们曾经有多苦,可我感觉我们现在过得更苦,我们小孩子也是人,不是机器人。其实不是中了病毒,是有了自己的感受,不想被控制了。”12岁的年龄她能如此清晰简明的说出这番话,我内心特别的佩服,其中“是有了自己的感受。”这句话深深的刺进了我的心。
孩子有自己的感受,的确如此。
不论是多大年龄的孩子都是拥有自己感受的人,只是作为父母的我们,真的有愿意发现他们这份感受的心吗?
不禁让我想到今天柠蜜的一件事,上午外婆带她去楼下玩,回来时,她们一进门外婆就开始告诉我,去坐摇摇时,有个妹妹已经在上面了,可柠蜜非要玩那个,就开始哭闹。外婆开口说的时候我就看向了柠蜜,柠蜜本来坐在门口拖鞋,她仰着头看向我时,从眼睛里我读到了她的害怕和生气,紧接着她很愤怒的哼哼的,我蹲下来询问她,“崽崽,怎么回事啊?你要不要和妈妈说说?”没想到她表现得特别强烈,紧接着一边哭一边大喊“不要说,不要说。”边喊边动手打向了我的脸,打到了我的左眼睛,我当时就感觉左眼睛那一片有点发烫,我控制住了我的情绪,因为我想到了正面管教里的一句话,“当孩子最不可爱的时候恰恰是他最需要爱的时候。”(只是在当时我比较急于的与她去沟通这件事,再加上外婆一直在旁边看着,我心里既气愤又尴尬,因为我自己的孩子这么对我。这都是我后续察觉到了自己内心的感受)我继续说,“你和妈妈说说是怎么回事。”柠蜜大声且表情特别坚定的说:“不要,我不和你玩,我不说。”她还在挥舞着手只是没再打向了我的脸,而是我的手臂,这时我差点要被点燃了,我知道我和她都需要一个地方先冷静。
我有点急促的牵着她的手来到了小房间,关上了门,她靠在床边,我蹲在她的面前,她一直在哭,“崽崽,我们可以平静一点说话吗?刚才你是害怕对吗?”她不理睬我,继续仰着头大哭,我扶着她的肩膀看着她,这时左眼睛还是有点疼,我就摸了摸我的眼睛,接着我坐到了床边,“柠蜜,你刚刚打到了妈妈的眼睛,现在妈妈感觉有点疼,我知道你并不想真正的打到妈妈,你需要对我说什么吗?”我说完后,柠蜜慢慢的哭声越来越小,她慢慢的靠近我,眼睛望着我。因为我心中没有了情绪,我知道外婆一进门开始说这事,而我的态度是急于去解决,所以我忽略了柠蜜在这个过程的感受,我没有看向她(因为我不确定自己的眼神会不会过于严厉)又继续说:“你想对妈妈说什么吗?”接着她靠在我的身边小声对我说:“妈妈,对不起。”我蹲下来搂着她看着她的眼睛,“你刚刚是不是害怕?害怕妈妈会批评你?会责怪你?”她连着点点头。我没继续问,柠蜜却自己呱啦呱啦开始说那件事儿,我询问她,如果别的小朋友先玩,她也很想玩,她该怎么做。她说的是她要先玩,那个妹妹可以后面玩。问了两遍她都是同样的回答。这时我想到了小熊绘本,有一本是玩滑滑梯需要排队一个一个玩的故事,我提示这个绘本,她开始有了一点点意识。
我脑袋不停的思考,为什么她的回答会是就算是那个妹妹先在那,但她可以先玩,妹妹可以后玩,我想到了她和她的好朋友在一起时有时会发生这样的情况,而最后的结果并没有真正的按照先玩的人可以玩完。所以我把这个事情跟她解释了一遍后,她想了想,然后她对我说:“妈妈,等别的小朋友玩完,我再玩。”“那我们一起出去把你的决定告诉外婆可以吗?”到了客厅我提示她,她把这个决定告诉了外婆。我没有想到是后来午餐前我在洗脸池边刷牙,柠蜜也想刷牙,她站在我旁边等,接着她说:“妈妈先刷,刷完了,我再刷。”我看向她,投去了认同的眼神,“看来你知道等待是什么了。”我笑着对她说了这句话。
直到今天看完这一系列的节目,后来我在思考,如果柠蜜今天没有说出这个答案我会怎样?我是否还会继续询问,直到她回答到我满意?如果是这样,那我并没有做到真正尊重和接纳我的孩子。因为真正的尊重和接纳是允许不完美,而不是只要完美。
当她还小的时候她愿意贴近我,愿意与我沟通,我却只记住了我自己想要的她呈现的模样,而忽略了她的感受,她在慢慢长大的过程中一定会察觉到妈妈要的只是妈妈的答案,而什么是她真正内心想要的,她是否能分清什么是她自己的,什么是妈妈的?对待事情的看法上妈妈要的答案每次就一定是正确的吗?一定是适合她的吗?在慢慢的到了青春期以后呢?又会发生什么?
孩子是一个独立个体的人,可我有没有真正的在发生事情时是这样与她相处的?今天所发生的事,我一味的就是按照自己的节奏在那个时间点一定要和她沟通好学会等待这个观点,这就是我想要的。而忽略了她在那个时间点是否真的想要沟通,想要接收到学会等待这一观点。毕竟这是她要去面对的事情,学会等待一定是她自愿那样做,而并非我要求她那样做。现在不到一米的她,我可以拉住她不让她走,一定让她和我沟通好,那是因为不论身高不论力量她都没法挣脱我,可等到她和我一般高,甚至是比我高的时候,我是否还能拉得住她?我是否还能如愿等到自己想要的那份答案?拉不住和等不到的时候我的心和状态会怎样?
我是否可以真的尊重我的孩子不想说的时候,她真的可以选择不说,不谈?而我能在那个时间点选择关闭上我的嘴?我想我一定可以。自己不断的吸收不断的学习,这是我庆幸的,坚定不移的走在这条路上,育儿育己,如果自己都没办法察觉到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又如何去感受到孩子的感受,每天都在收获和经历着。
我们接受的教育知识点不少,而我们欠缺的是对一份爱的认知的教育,爱就是控制,我是为你好,那么多人我不控制而我偏偏要控制你,那是因为我爱你,这就是爱里一个重要认知的扭曲。你是我的,当发出这个声音时,我们是把身边的人物化了,这也是爱中另一个认知的扭曲。
ps:文章系作者蜜与熹原创。如喜欢,转载需联系作者本人,获得同意后注明出处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