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习近平总书记亲切回复美国马里兰州青少年匹克球文化交流访华团师生口信,深情寄望青年一代肩负起传承中美两国人民友谊的重大使命。总书记的谆谆嘱托不仅饱含对来访青少年朋友的诚挚欢迎与温暖关怀,更为新时代深化中美民间友好交往、播撒和平友谊种子提供了思想引领与行动指南。
一、深悟时代方位,把握前进方向航标
总书记在回信中清晰指出,世界的未来在青少年。青年交流是百年大计,青年之间的理解与友谊是未来国家关系的基石。当前国际格局深刻演变,大国关系走向牵动全球。总书记此次回信立意高远,明确将青年交流置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宏伟视野中考量,置于稳定和发展中美关系的关键环节进行谋划。这封回信不仅仅是个人问候,更是站在时代高度,为中美关系长远发展注入持久动力的战略指引。我们当深刻领悟其在世界风云激荡中蕴含的战略意义 —— 青少年交流是破译复杂国际关系困境的核心密码,是超越一时纷扰、塑造持久和平的深层智慧。
二、厚植友谊根基,浇灌文明交融沃土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根在青年心相连。总书记始终高度重视青年在民心相通中的纽带作用。此次以 “匹克球” 这一具体体育项目为媒介的文化交流访问,正是增进了解、培育友谊的生动实践典范。体育连接心灵跨越隔阂,文化共鸣情感消弭陌生。“友谊第一” 的匹克球精神恰是中美人民共通的宝贵品格。我们应当以此为启迪,在具体工作中精心设计更多青少年喜闻乐见的交流载体 —— 从体育竞技到科技共创,从艺术互鉴到生态保护,构建多层次、沉浸式的交流格局。唯有持之以恒深耕青少年交流沃土,让年轻心灵在共同体验中自然贴近,方能为两国关系发展不断输送理解、信任与善意这一最宝贵的营养源泉。
三、拓展交流路径,构筑民心相通虹桥
总书记在回信中恳切勉励两国青少年 “为增进中美人民友谊作出贡献”。这既是对来访者的殷切寄语,也是对所有致力于中美友好事业工作者的巨大激励,我们须将总书记嘱托融入具体工作实践。一要当好 “播种者”。积极搭建多样化平台,精心策划主题鲜明、互动性强的交流项目,让更多美国青少年有机会亲身感受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二要当好 “培育者”。着力打造长效机制,推动交流活动常态化、深度化,超越一时一事的局限。三要当好 “守护者”。珍视并细心呵护每一次交流产生的理解与信任火花,放大其正面效应,让友谊的种子在持续呵护与精心培育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总书记的复信如一座坚实桥梁,将中美两国年轻的心灵紧密相连。它所蕴含的精神力量,必将在太平洋两岸催生更蓬勃的友谊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