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科举的“状元”们到底有多强?

中国古代的科举,各朝各代内容和方式都很不同。

但主要的都是“写文章”。

中国唐代也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李白,可算是“状元”的标本。

虽然从严格意义上讲,李白并未参加科举,但李白的学习方法,却是按科举的标准走的。

而李白的学识,在盛唐时便得到当时文人的推崇,在人才最鼎盛的盛唐,可不开玩笑的。

(中国现代名声最大的“文学家”们,拿到李白的时代,估计都不值一提)。

当然李白自己不承认,他说自己是不屑于参加科举,而自己的才能,也绝非就读几本而已。

实际上是怎么回事呢?

实际上,李白读书是很刻苦的,这从他做的诗能看出来,他特能引用“经典名句”。

李白在当时能出名,并最终被皇帝所欣赏,不是靠“床前明月光”这等简单而隽永的句子。

他出名的根基还是读书多,记得准,做诗思路很严谨。

当然,他写的那些引经据典的诗,老百姓是不会去读的。

“床前明月光”老百姓会读的。

李白的“床前明月光”,就是数学上的“自己出题”这种方法,数学考到班里前几名时,你就要“自己出题”为主,而不是以“做题”为主。

李白年轻时代是非常刻苦的,“铁棍磨成锈花针”就是李白。

宋朝的司马光、王安石也都是“状元”(只要中进士,在科举中只要能进全国前几百名,都应该算是“状元”)。

他们的思维也很严谨,写文章做事情滴水不漏。

清朝的曾国藩、李鸿章也是“状元”,直接可以带兵打仗。

曾国藩考了好几次,也没有考上,于是用几乎所有的家当买了《二十四史》

(当时的《二十四史》大约顶现在一辆普通小轿车的价钱),要不是曾国藩老爸是地主,估计就破产了。

后来,曾国藩认为自己已经博贯今古了,于是就再考状元了。

李鸿章参加科举要比曾国藩顺利得多,所以,只能是当作“神童”了。

想想看,连续好多年,李鸿章所在的省,每年至少有几万人在勤奋学习为“高考”,

从10多岁到50、60岁,但只有李鸿章一个人考上了,李鸿章有多厉害!

但后来,李鸿章也必须拜曾国藩为老师,否则,李鸿章也混不出来。

袁世凯后来威风的不得了,实际上,袁世凯的军队,还不都是曾国藩、李鸿章给打的基础。

李白的极广博的读书和强行记忆,最终的诗却“归于自然”。

曾国藩通过读《二十四史》,自学成材,直接成为一个大军事家。

这就是中国文化的博大和威力。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换个思路来立事--119天 1、手头应该做的事一定要尽全力做好 2、不会的,没把握的及时寻求帮助 3、会的,做的好...
    Alina_qi阅读 239评论 0 1
  • 今天和小情人一起看了《赛车总动员3》(以下简称赛3),激动啊!时隔了几年来着,恩,5年啊,已经5年没好好看过电影了...
    如恒阅读 683评论 0 0
  • 还记得还是学生的时候,下午没课一个寝室的同学便围坐在一起看《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那个纯情美丽的少女周蒙便是江...
    零露泥泥阅读 338评论 0 1
  • 2017年7月20日起,跟宇彤老师开始学习语言美学。 昨晚是第一次课,宇彤老师介绍了两位嘉宾老师给大家,然后步入千...
    心路_4eda阅读 336评论 0 1
  • 抛光用了四天,手已肿
    骑着毛驴儿走世界阅读 262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