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谈论的话题是感恩
我理解的感恩,是别人对你的好要记在心里面,不要一下就还给别人,那样显得没有人情味儿,要在合适的时机,别人有需要的时候,关心帮助别人。感恩的情绪特质是,人有感恩这种情绪是要他知觉施恩,即他感觉到了别人对他有施恩的过程,而且是自发的感觉到。
前几天,我在抖音上刷到了周洲老师说:“七八岁岁的孩子通过学国学去发展一些感恩,乌鸦反哺,感恩父母,给父母洗脚等其实没有太大作用,重要是能够让孩子感觉到人际关系的丰富性,资源性和趣味性,而感恩是个自然而然的本能”。她反对东方文化中的感恩有很多牺牲性的感恩,就是用牺牲自己去感恩,用近代对人的尊严和人权定义来讲是不太健康的。如果幸福感感恩这个纬度里面的自主性和良好关系没有发展到一定程度,他就会有一些自我剥夺,自我牺牲和委屈感在里面。那些所谓的站在台前特别煽情讲父母很苦,老师很苦,要求学生要好好读书,报答父母和老师的感恩教育最准确名称是内疚教育。因为他不是一个知觉施恩的过程,不是他自主知觉到了,而是在某种压力或氛围下的施压下,强迫他去知觉,变成了某种勒索和对内疚感的激活。
如果你对一个施恩有了感恩的念头,不要马上表达它,而是允许这种感恩的念头在你心头流淌一会儿,这样,之前感恩里的那种冲动,焦虑,和夸大就被过滤了,这个感恩才是由内到外真正能带动一个完整情感的,完整情境中的感恩,这就是比较贴近从心底的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