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智慧]“锉锐解纷,和光同尘”


战国时,有一位思想家叫杨子。

此人气宇轩昂,言行举止透出不凡气质,备受关注,为当时的风云人物。

但他也有自己的烦恼——感觉总被人高高地供在上面,不能和别人融合在一起。

比如,他到客栈去,人们看见他就恭敬地站起,表示欢迎。老板把他奉为上宾。很快,客栈又被围得水泄不通,都想一睹这位思想家不凡的风采。

杨子为此十分苦恼,但又不知该怎么做,他想:我并没刻意表现和炫耀啊,怎么这么引人关注呢?

他决定去拜访老子,希望得到他的教诲。

当时,老子正要到秦国讲学,杨子听说了,就在老子的必经之地——大梁等他。

老子刚到大梁,远远就看见了杨子。

还没等他开口说话,老子就仰天叹息:“以前我还很看好你,认为你前途无量,必将有一番作为。可是,现在看来,我错了。”

杨子一听,愣在了那里,不知说什么好。而老子也没接见他。

杨子百思不得其解,他每天苦思冥想,还是不明白老子的话。因此,过了一段时间,他决定再次去拜访老子。

见到老子,他诚恳地说:“多谢您的指点,只是我不明白自己到底哪里不足?还望您指点迷津!”

老子回答道:“君子的德才并不表露在外,相反,真正的君子看上去还有些愚蠢。

而你呢?面带骄傲之色,只是你不自觉而已。

一个人有了派头就会冥顽不灵,欲念横生。快舍弃这些吧,让自己再笨一些,平凡一些,结果定会不同。”

杨子细想,觉得很有道理,高兴地说:“多谢教诲,我一定牢记、遵守。”

从此,杨子自觉地收敛骄傲之气,不露锋芒,不再昂首挺胸,不再有气宇轩昂的样子。

相反,他心平气和,谦卑低调。

在许多场合,他故意降低身份,主动说自己的“糗事”。渐渐地,人们觉得他盛名之下其实不副,也就不高看抬举他了,他们终于看到这个众人崇拜的人,原来也会犯错误,也有不如意。

所以,当杨子再去客栈时,人们便毫无顾忌地和他争抢座位,开玩笑,对他既尊敬又亲近了。

“锉锐解纷,和光同尘”。

经过老子的点拨,杨子提高了自觉和自知,懂得低调收敛,谦卑处下,保持一颗平常心,不示人以骄傲,不露锋芒,没有让人难以亲近的高高在上之感,真正做到了亲切平和,隐于闹市,和光同尘,与大家打成一片。

既融洽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也不再有受人关注的烦恼和盛名之累。

这是真正的修养,也是真正的智慧。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