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在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维护各民族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是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然要求,是党的民族工作开创新局面的必然要求。坚持党建引领,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一、坚持党建引领,夯实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基础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以正确的思想理论为指导。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根本保证。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党的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作为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重要政治任务。通过开展专题学习、教育培训、主题党日等活动,推动广大党员干部深刻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义和丰富内涵,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同时,要加强对各族群众的宣传教育,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深入宣传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让“五个认同”深深扎根于各族群众心中。
二、坚持党建引领,夯实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经济基础
发展是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物质基础。坚持党建引领经济发展,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推动民族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
立足民族地区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比如,一些民族地区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通过党组织引领,打造特色旅游品牌,发展乡村旅游,带动当地群众增收致富;一些民族地区适合发展特色农业,党组织积极引导群众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产业,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强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交通、通信、水利等条件,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加大对民族地区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引导各类资源向民族地区汇聚,助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三、坚持党建引领,夯实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基础
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坚持党建引领,加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推动各民族文化交流交融,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充分发挥党组织在文化建设中的引领作用,挖掘和整理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让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同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推动各民族文化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促进各民族文化的交流交融。通过举办文化活动、建设文化场馆、开展文化交流等形式,增进各民族之间的文化认同和情感认同。
四、坚持党建引领,夯实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社会基础
社会和谐稳定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保障。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提高社会治理能力,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发挥好基层党组织在矛盾纠纷化解、社会治安防控、公共服务供给等方面的作用。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乡镇、进学校、进连队、进宗教活动场所等,让民族团结之花在全社会绽放。加强对各族群众的法治教育,引导各族群众自觉遵守法律法规,依法维护自身权益,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
总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坚持党建引领,夯实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基础、经济基础、文化基础和社会基础,才能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