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关系中的“言传身教”

  语之所贵者意也,意有所随。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也。——《庄子·天道》

        日子在不乏温暖又平淡如水中流过,一派岁月静好的样子,在一定的思维定势下,往往容易对一些行为模式习以为常,忽略背后的一些东西。

        因着疫情,这个超长的假期,只能窝在“家”这个小小空间,有了和孩子们的高密度的相处的机会,给了我大量的契机,来觉察并反省自己在亲子关系中的角色是否合适。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一段时间以来我发现,每到吃饭时间,如果二宝没来饭桌上,我都会习惯性来一句“先来吃饭吧!要不,一会儿没饭了,就饿肚子吧!”现在想来这是一句非常没有积极意义的话,因为二宝从来没有因为这句话来到饭桌上,反而会听而不闻,继续玩他的。尽管没有起到好作用,但我每次都会来这么一句,这非常值得深思。首先它肯定是满足了我自己的某种需要,并被强化固定了下来,才达到积习难改的程度。细细分析这句话,“先来吃饭吧!”有非常强的控制感,命令式的,“要不,一会儿没饭了,就饿肚子吧!”简直是赤裸裸的威胁。这句话哪怕是我用最温柔的语气说出来,也掩盖不了言语内容所反映的情感实质——控制和攻击。就是这句平常话不知不觉中满足了我的控制需求,于孩子,如果听从了这句话,就是顺从了我的命令,可能会有一种深深的屈辱感,这恰恰是天性具有自由独立人格的孩子会自然的反抗的,二宝就用习得性“听而不闻”来应对。

        还是吃饭有关,饭后二宝可能会说“我吃饱了。” 我又会“习惯性”来一句差不多类似的话“吃饱了没?要不要再吃口肉肉?”这句话里的控制因素就不分析了,在孩子表达玩“我吃饱了”后,我的“吃饱了没?要不要再吃口肉肉?”潜台词是“你的感觉不准确,你没吃饱。”这是在否定孩子的自我认知,试想一个孩子总是被否定,而且是否定他自己生理需求层面的饥与饱的基本认知,这对他的自信心可以说是一种潜移默化式的打压。

        还有一句“太凉了,再加个马甲,否则又该着凉咳嗽了!”,我常常无视二宝的“可是,我很热啊!”的抗议,果断的给他加上马甲,因为“妈妈觉得你很冷”。这句话除了我的控制,对二宝的否定,还隐藏有“着凉咳嗽”生病是一件非常让我反感的事情,折射出我对孩子咳嗽生病的焦虑与烦躁,唯独感受不到“我爱你”。怪不得孩子以前要问我“妈妈,生病了也爱我吗?”

        还有很多类似的言语行为充斥在母子日常生活中,关键是在说着这些话、做着这些事的时候,都是以“爱孩子”的名义进行的,并不遗余力地告诉孩子“这是为了你好!”。而孩子的直觉是敏锐的,会直接看穿“爱”的虚假外衣下对他的控制与否定。

        哪怕我学习了心理学,开始时时觉察自己的言行举止,还是有那么多的习以为常又积习难改的言语行为,也深刻领会到教育就是言传身教的一个过程。

      唯有多多觉察,勤加拂拭。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男人有了兵,就像女人化了妆。
    猴子的格格阅读 929评论 0 0
  • 036天 行百里者半九十,想要在一个行业里成为顶尖人才,一定满足一万小时定律,要想学好JAVA,需要持之以恒不断地...
    人间草木为伴阅读 2,224评论 0 0
  • 友;独上西楼,风月如花,细雨飘扬,飞入谁家。抚琴独伤,心若堕亡,独立北往,未见吉光。举樽太息,回身南顾,凭褴长啸,...
    十日十阅读 1,677评论 0 0
  • 晚上看新闻,特斯拉在滴水湖建厂了。希望这位引领电动汽车的马斯克,能为上海未来的汽车工业带来不一样的新世界。 这两天...
    风追蓝天见海洋阅读 2,895评论 0 1
  • 场景一: “哎,你们部门是不是有个叫XXX的人啊?”,眼前一个高大壮硕的陌生同事正倚靠在墙上,一字一顿地问我对面的...
    十一安阅读 2,713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