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3-18

黄帝03   多才多艺是黄帝  旷世奇才他第一

上次讲到黄帝灭掉蚩尤后,中华大地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统一。由此开始,黄帝带领华夏民族创造了大禹治水之前文明的顶点,在政治、农业、历法、音乐、人才等诸多方面都创造出了令人叹为观止的成就。

黄帝统一天下后,被诸侯拥立为天子,首要之举是在泰山封禅。古人认为天下群山中泰山最高,距离上天最近,是天下第一山,在泰山封禅可以让天子更好地承受天命。自古以来,有72个帝王在泰山封禅过,传说只有黄帝由于德行最高,没有出现任何困扰,顺利登顶举行封禅。封禅包括2个方面,封是祭天,禅是祭地,封禅合起来为祭祀天地。古人认为天圆地方,所以在泰山顶上聚土修建一个圆形坛,祭天。在泰山附近的一个较矮的叫梁山或云云的小山修筑方形土坛,祭地。传说黄帝封禅时,德配天地,威仪四方,阵势浩大、鬼神皆顺。黄帝合鬼神于泰山,驾象车而御蛟龙,毕方并辖,风伯清尘,雨师洒道,虎狼前驱,鬼神后随,螣蛇伏地,凤凰覆上,大合鬼神,作为《清角》。黄帝驾驭蛟龙,毕方神鸟、风雨诸神、螣蛇鬼神、虎狼猛兽皆陪侍黄帝祭祀,代表吉祥的凤凰出现,乐官创做了可以代表黄帝大德的《清角》乐曲,传说这是最能代表帝王德行的乐曲,此后还有歌颂舜德行的《韶乐》。

《左转》记载,春秋时期晋平公德行不够,却想听《清角》,命师旷(历史上最出名的乐官,有师旷之聪的说法)演奏。演奏第一部分,即有黑云从西方飘来。演奏到第二部分,狂风骤起,瓦片乱飞,房倒屋塌。不一会,一声惊天霹雷,大雨倾盆而下,庭院中积水深达数尺,晋平公以及陪伺诸人衣服全被淋湿,好似世界末日来临,晋平公吓的趴在地上。当天做恶梦,不久死去。

   黄帝创造了文明时代的开始,最主要是因为他能举贤任能,身边有一批贤才。最著名的莫过于担任首相之位的风后,他协助黄帝发明指南车,打败蚩尤,治理臣民,因操劳过度在战胜蚩尤后不幸去世。黄帝的另一个得力助手叫力牧,传说黄帝梦见他背着千钧之弓,放牧成千上万的羊群,因此名为力牧。他是史上登台拜将的第一人,在打败蚩尤中立下赫赫战功。如果说风后是黄帝的文臣,那么力牧则是黄帝最得力的武将。常先最出名的事是他制造出了鼓,传说以夔这种兽皮做的鼓声震五百里,在打败蚩尤中立下汗马功劳,以后战鼓就被多用于军事,史有常先制鼓。由于黄帝时期农业生产越来越发达,物质越来越多,结绳记事、刻木为号的方法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要,隶首创制数字,用龟壳和珠子发明了最早的算,才有隶首做数。伶伦是黄帝的乐官,他以凤凰的叫声为音准,选择适合的竹子为标准制作出了十二律,形成伶伦制乐。此外,黄帝的辅弼大臣还有应龙,创造文字的仓颉,擅长医药的岐伯,制定历法的羲和,可以说人人济济。《论语》中谈到离娄之明,离娄这个人也是黄帝时期的人物,虽然他不是很出名,但据说他眼睛视力特别好,可以看百步之外,秋天鸟身上长出来的细小毫毛,所以有明察秋毫之说。由此可以想象,黄帝身边各种各样的人才都有,也真因为这样才能创造出一个文明时代。

黄帝时期正处于游牧向农耕转变时期,农业的发展处于一个关键时期。传说神农氏只会种植黍、稷两种农作物,到黄帝时期,已经会种植稻(大米)、麦(小麦)、菽(豆子)、黍(黄色的糯米)、稷(小米)五种农作物了,俗称五谷。随着农业的发展,原来沿河而居的生产方式越来越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黄帝由此发明了井,井的发明极大地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农户多依井居住和生产,形成井田制的雏形。《易经》中专门有一个井卦,“改邑不改井,无丧无得”告诉人们即使离开一个地方,也能不要井破坏掉,还可以让其他人用。

天文历法是黄帝重大贡献的完美体现。黄帝时期,传说羲和是太阳之母,她一共有10个儿子,即10个太阳,每个太阳值班一天,所以有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干",用于记日。又传说常仪是月亮之母,共生了12个月亮,每个月亮值班1个月,所以才有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以农历11月为子月,依次类推,12个月组成1年。 十天干和十二地支值守日月,不停地循环往复。在此基础上,黄帝将十天干、十二地支组合起来,共形成甲子、乙丑等不重复的60个年份,后世才有60一甲子之说。黄帝的历法构成了后世沿用至今的农历,也称黄帝历,是历史上最早的历法,比西方的历法早了上千年。

   文字的出现应当说是人类文明史上最伟大的发明,自从有了文字,人类才能把积累的经验等各种知识积累下来,传世子孙万代,所以说只有文化是永恒的。黄帝史官仓颉(jie)发明了文字。传说仓颉有双瞳,舜和项羽也是双瞳,这种人一般都有异才。仓颉本是一个部落首领,后来归顺黄帝。他研究日月星辰、鸟兽痕迹,依据形状创造出最早的象形文字。传说文字发明出来之时,“天雨粟、鬼夜哭”,上天奖赏老百姓,鬼怪因为自己干的坏事会被文字记录下来而害怕,后人有一副对联这样评价仓颉“明四目而制六书,万世文字之祖;运一心以赞两仪,千古士儒之师。”

黄帝还有一个发明一直被沿用至今,那就是《黄帝内经》。黄帝时期,居住在岐山之下一个名叫岐伯的人精通医理。后世周文王的祖父——古公亶父也率领部落民族迁徙到岐山并发展出了800年的周朝。岐伯是当时最著名的医生,也是我国上古时代最有名药的医药学家,后世尊称为“华夏中医始祖”“医圣”。他与黄帝合著了医书《素问》、《灵枢》,合称《黄帝内经》,开辟了中医著述之先河。中国传统医学素称“岐黄”,或谓“岐黄之术”。

黄帝开始了文明时代,他的子孙中又以“尧”开创了华夏民族史上的禅让先河,下讲讲述尧的故事。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