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自帝都一所985高校,去年的高考生,正值新一届小鲜肉们一模之际,也由于最近颇有些感触,遂书此文。希望能为拼搏的朋友们增添一点动力。当然,因为我刚刚大一,所以一定有一些不可避免的局限性,见谅。
1.专业内顶尖的师资
能在985高校任职的教师,虽然不能说各个都是名师,但绝对也走在行业前列。何况学校每年对教师也有一套评估体系,连续排在末尾的老师有被辞退的可能。所以说,不一定所有老师都是“兢兢业业”,但是,每一堂课拿出来,都有一定的水准。同时, 985高校都会有某些方面的研究所,其水平自然不可小觑。如果你能进入一个既符合自己兴趣,又是学校的重点优势专业的话,自然再好不过。
对于教师水平的判断方法有很多,最简单粗暴的就是看他的职称。无论评定的过程中可能有多么的水,但是,最终成为教授的人,一定比仅仅是讲师的老师在一些方面表现更加突出。据我亲身体验来看,现在很多教授都会参与本科课程的教学,而且普遍教学质量非常高。就个人观感来看,正教授的课有一种获得质量保障的感觉。
第二种方法就是看学术研究成果。在各级各类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的水平如何?如果有感兴趣的方面,甚至可以阅读一二,对于了解这个老师的观点,甚至了解这所学校在这个领域的研究侧重都有很大的帮助。
第三看获奖记录,包括荣誉称号。这个其实很多高校的招生简章里都会印有相关数据,比如我校有多少的长江学者等等。这体现着老师研究成果在业界的被认可程度。了解一些,有所裨益。
综合上面几点,主要为了说明,越好的学校,汇聚的好的老师自然也就越多。当然,我上面提到的都是学术方面的优势。关于老师的个人道德修养,因为如果不真正的接触一个人无法做出客观公允的评价,所以不在此介绍。就我目前经历来讲,越是成就高的老师,会做学问,更会为人师表。整个人散发出的气质修养都是值得称道的。
2.学校的文化氛围
每一所高校都有自己独特的气质。从这里走出的来的人,自然而然地会或多或少具有一些学校赋予他的气质。“清华出傻子,北大出疯子,人大出骗子。”虽然这句话引来诸多的不认同。但是在一定层面上,它反映了大众对三校毕业生的“刻板印象”。这种趋同的气质,是学校赋予的。
校训是反应一个学校对学生的要求和期许。在学校的日常精神文明教育中,也很多体现富有特征性的校训的影子。
所以,学校对一个人的影响还是很大的。我的建议是,在你报考一所学校之前,要先去通过各种各样的途径,比如网站(方便快捷,但是不具体不全面)、开放日带学校参观(直观,效果好,但是成本太高)等等,来确定,这所学校是否和你的气质相契合。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不是你想要四年后成为的样子。这是我认为除了考虑学校本身学术水平之外,另一个不可忽视的择校因素。
如果没有选择契合自己的学校,会在大学生活里感到格格不入。当然不排除个人适应得很好的可能。但是,相比于找到一所契合度很高的学校,之后很快在新的环境里如鱼得水,前者显然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调整自己。
本来没有想写连载很多期的文章,但是碍于篇幅和时间,只能下次继续写其他的方面啦。
希望看到它们的你,能够更加坚定一个努力的方向。
best wish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