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今天去政务大厅办业务,小姐姐生硬的说了句你好,而后业务办理的还算麻利,就是全程冷着一张脸。
最后,业务办理最后一项签完字,她指着电子屏告诉我,帮我打个满意!语气生硬,似乎这个满意是最后一项业务流程,我的必选项。
中国人的习惯,不好意思驳人家面子,我就顺从的按了个满意键,可心里却是按了个不满意。
2. 暑期和朋友去西北溜达了一圈。导游小姐姐是西北人,性格直爽,说话也不拐弯抹角,也算得上是满意的服务。等到最后一天返程的大巴车上,导游给每个人结算,然后每个人发表格,让大家给她打分,然后导游就站在我们身边看着我们把表格填完,直接收走。这怎么打?只能打满意啊......
我想我遭遇的情况肯定不罕见。这就是典型的道德绑架式服务,不管你满不满意,我看着你、我要求你给我“满意”。
3. 有个朋友在某通讯运营公司工作,每天都会有无数次的上级暗访以及在线查看,首要一条:顾客来去要有欢迎语要有送别语。
在各种检查评分条目的限制下,员工不得不按规章办事,该有的流程要有。不能否认,的确是都做到了白纸黑字上的要求,可是这种“你好,欢迎光临”和“请您慢走”是直达心底的服务意识吗?那种生硬的、不牵动嘴角的微笑真的让顾客舒服吗?真的让顾客感受到温暖了吗?
某通讯运营商的外呼服务基本要求第一条是声音富有人情味,请问这一条如何评判?试问有几位打客服电话感受到了人情味?感受最多的应该是机关枪式的语速和几近机械式的答复。
为什么我们总是缺乏有温度的服务?
问题出在“服务”两个字上。中国人讲究等级,“服务”两个字在中国人心中始终和等级挂钩,我为什么是提供服务的一方?我提供服务就代表着我低你一等,我才不要。即便是我提供了这项服务,我也要让你感受到我的骄傲与不屈,所以何来发自内心的微笑呢?
同时这也和中国人的教育理念相关。孩子不听话不好好学习的时候,大人总是会说:你不好好学习,将来没有好工作,就去当环卫工人、就去端盘子、就去当司机......从小孩子的潜意识里就认为这是低人一等的工作,甚至这只能称为生存手段,谈不上是工作。所以更不会全身心的去做好这项工作。
其实换个角度想一想,生而为人,谁不是在服务呢?
父母是不是在为儿女服务?
妻子是不是在为丈夫服务?
员工是不是在为老板服务?
再高端的工作,总有服务对象,我们都是在传递服务,何来高低贵贱之分?
环卫工人为城市中的每一个人服务,让大家感受到城市的洁净与魅力;
餐厅服务人员让出来聚餐的客人感受到宾至如归的温暖,带来幸福感与愉悦感;
机关窗口的工作人员为办理业务的每一位群众服务,让群众感受到国家的关怀与便捷;
......这有本质上的区别吗?我们为何总是被“服务”两个字别了心呢?
亲爱的朋友们,人生短暂,希望我们不要用奔波两个字来形容每一天,那样太苦。我们何不用温暖和快乐定义每一天呢?那样是不是就不会太苦呢?
所以,在这个服务的世界里,让我们用爱、用暖、用心去传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