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黄灯是一名大学老师,在她的年代,考上大学都是包分配的。然而现在时过境迁,上大学的包分配早已取消,取而代之的是‘自力更生’,大学生毕业需要自己找工作。
作者在书中感叹时代的变化,她的学生在大时代的背景下,一个个走出了学校,进入社会经历大环境的磨砺和洗礼。
书中举了不少学生例子,名字都是记不住的,但发生在个体上的事情确实十分令人印象深刻。例如作者提及有些学生,在初见面的时候,觉得平凡普通,后面相处发现来自一个普通的家庭,来到的作者教书的大学中学习。后面这些学生也是平平淡淡,直到毕业,可能周围的人也对这个人没有深刻的印象。就像生命中的一个过客,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有的学生在班上担任班干部,给大家留下一定的印象也是应该的。比起其他人,作者也有更多关注这些人的成长。但在大环境下,他们未必过得上人们理想中的好生活。而是在各种的事情中反复挣扎,就是历史洪流中的一颗石子。好像能做些什么,却又什么都做不了的样子。
还有一些学生,智慧、胆识过人,都在房价起飞的时候就在广州深圳买了楼,在这些一线城市中扎下根来。
记得书中有一个作者的学生就是在深圳房价起飞的时候,和另一半向家里人借钱,也买了房子。在别人还在犹豫买不买房,要不要贷款买的时候,做下了这个决定,从此也在深圳扎下根来。
还有一个例子就是,有个学生本来是本地人。家中买了房子还是本身就有房子,使得这个人和同龄人相比,可能做着差不多的工作,但是背后的命运早已不同。
虽然书的题目写的是学生,但是有趣的是,通篇下来,令我最印象深刻的是作者的学生有没有买了房。因为根据作者的分析,能赶在房价飞涨钱买下房子的人,确实能在大城市里更好地扎根下来,活得更有归属感,更有底气。
还有趣的还是发生在我认识的人身上的事情,简称小A。小A本来一向是反对什么买房,觉得租房住是没什么问题的,可能考虑到他自己也是在广州创业,自己也一直租房子住。小A本身也是一个十分爱学习的人,工作之余也不时在群里分享了书籍,其中就包括了这本《我的二本学生》。
有趣的事情就发生了,一向对于买房买车都不太感兴趣甚至觉得没什么必要的小A,两样都搞下来了。不能说全是这本书的影响,但是想来可能或多或少都有点影响小A做的决定。当然也有可能是小A的事业更上一层楼了,买房买车 不在话下。
但是书中提到的‘扎根’,在大城市里这些人是否能‘扎根’,或许能通过一个年轻人是否有足够能力买下这些能称作个人资产来判断。
可能这些判断的标准比较肤浅,但是背后体现了大城市对外来人的友好和包容程度,也体现了现在的高等教育给我们这些考上大学的人带来了什么。
能考上名牌大学肯定是少数人,大部分都在后面的普通一本,二本,专科等等。这些人的数量远超考上名牌大学的人数,但是得到却远不如从前考上大学的人的回报。理想和现实还是有不少的差距,个体的力量又是这么的渺小。
虽然说书中举到了的一个例子是,能在房价飞涨钱买下房子。但是别忽略了一个小细节就是,那夫妻二人是在父辈的帮助下,才能成功地买下。
可是多少人是需要通过自己的能力来扎根?多少人需要帮补自己的家庭?可能想着读完大学,能出来这个社会干什么,有不错的经济来源,解决自己的问题,也解决家里的困难。
但是到了现在这个时代,能有多少人能够有能力独立解决这些问题。多数人都困在了这上面,结果回到老家中,发现老家的房价也大涨特涨了。生存的空间又再次变小了。
我们国家是从一个贫困落后的国家慢慢走过来的,历史悠久,当然是经历不少磨难。可以说我们的国家也是一步步自己奋斗到今时今日的地位。看看奥运会,再看看现在的奥运会,我们国家占有一席之地。
我们其实已经有了可以奋斗的大环境,因为国家已经提供了不错的个人成长环境。但是当然对于我们个人还是困难重重。或许不能成为从前的马云,也没有成为现在的李佳琦,但是起码这一代人能当上下一代的人的资本。
或许大家的爷爷奶奶叔叔阿姨也曾这样为你想过?为你创造了现在的条件,现在我们做的是站在他们的肩膀上再上一层楼,甚至是能飞跃几十层,在大城市里‘扎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