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一说
人的行为,包括一切思想和观念,都来源于大脑的指令,最可能的是来自潜意识,存在于大脑的潜意识会把人引入不同的思维空间。
潜意识,其实是人的一种心理活动,是潜在人大脑中的一种本能。也就是人在关键时候,所作出来的快速判断力和决定能力,以及人本能反应时所采取的行动。是人们“已经发生但并未达到意识状态的心理活动过程 ”。
它的范围涉及到方方面面,包括人的原始本能、冲动时的行为、童年的记忆、环境的影响和思想观念的变化、人格倾向等等。
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们是不会觉察到它的存在。比如,当一件事发生了,但发生之前,人们是不会意识到自己会有这样的行为做法,更不会想到还会产生这样的后果。
在弗洛伊德的心理学理论中,他将潜意识分为两种:“一种是潜伏的但能转化为有意识的”潜意识——前意识,“另一种是被压抑的且不能用通常的方法使之变成有意识的”潜意识——无意识。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有时也会无意识去揣测大多数存在的问题和因素。我们除了有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意识外,更要有未雨绸缪的防患于未然的意识。
比如,工作中出现了一些过失,会受到领导指责:“难道你提前没有意识去评估一下,避免造成不必要的后果吗?”
又或者从小就被贴上标签的孩子们“你是一个超级乖的孩子,将来必定大有作为” ,又或者“你是个坏孩子,总是不听话 ”等等类似的“贴标签”行为。
从大人的角度来考虑,人们有时是不会意识到,这样褒奖孩子,会给孩子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比如第一种:“乖孩子”。经常被赞扬的孩子,会潜意识地认为,自己真的是很乖很棒,又或者觉得已经非常厉害了,在这种意识形态下,有可能把孩子引向两个不同的极端。
一个是会继续努力,积极进取做到最好;而另一个则是潜意识的认为,自己天分挺好的,不需勤奋也能保持这种水平,就开始骄傲自满,不思进取。
第二种,被贴上“坏孩子”标签的孩子,也会产生两极分化。一种是发奋向上,努力去改变人们对自己的看法;而另一种则会自甘堕落,随波逐流,得过且过。
所以,人的潜意识,会影响一个人的判断力和决断力,思想就会被意识所牵引,所限制。
人的意识,一旦在大脑潜意识里形成一种自我认定,这种禁锢式思维,会被限制思维向外扩展,形成一种局限在里面。
如叔本华所说:“ 每个人都被幽禁在自己的意识里。”
确实,我们的行为,大多数时候会受到我们潜意识的限制。我们经常说的“格局”,其实就是潜意识的产物,只有打破了潜意识的禁锢,才有可能突破重围,扩大格局。
另外,我们更不能让别人给你帖上标签,特别是消极的标签,一旦贴上了就很难撕下来。因此,我们要修练本心,让潜意识在关键时刻发挥出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