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晚上,弟弟从房间里抱出姐姐在幼儿园用过的红色收纳箱,开心地说:“现在这是我的了!”
姐姐眼睛一瞪,一把夺过来:“什么你的?这是我的!”
弟弟跳脚说:“你都上小学了,现在我上幼儿园,就是我的了!”
眼看一场“恶斗”即将开始,逗比妈妈上线了:“哎呀呀,今天有一场隆重的交接仪式,你们都忘了吗?”
姐弟俩转过头来,疑惑地望着我,满脸的问号❓❓❓❓
“是啊,弟弟上幼儿园了,姐姐呢上小学了,不用这个箱子了,所以,要传承给弟弟。今天就是举行交接仪式的日子,来吧,姐姐,准备一下,期待你的演出!”我给了她一个肯定的眼神和一个加油的拳头。
姐姐开心地拿来纸笔,写上了弟弟的班级,姓名,张贴在箱子上。
“好,我宣布收纳箱交接仪式正式开始!”
姐姐双手捧上,递给弟弟,弟弟开心接过:“谢谢姐姐!”
完美解决一件旧物的归属问题。
睡觉前,姐姐在房间传出哇哇大哭的声音,“妈妈,弟弟打我!”
被弟弟打?还真是少见,马上进屋见识一下。
“弟弟,姐姐说你打她?”
“没有,我没有打她。”
“姐姐,弟弟说他没有打你。”
“他就这样拿着这个(玩具恐龙)这样(往脸上靠)……”
“可是我没碰到你的脸呀。”
“然后我躲进被子里,你又把它放进被子里,就碰到我鼻子了!”
“我没有!”
没啥好戏可看,我好困想睡觉,扔下一句:“给你们10秒钟解决好。”就出了房间。
我在门口数着“1,2,3……”
里面传出来:
“弟弟,对不起。”
“姐姐,对不起。”
“我们和好吧!”
“哈哈哈……”
“……9,10,你们好了吗?”
“早就好了,进来吧!”两个人又嘻嘻哈哈了。
周日早上,姐姐陪我做好披萨后就出了厨房,弟弟进来把烤盘放进了烤箱,然后打开柜子取盘子时发现了一个圣诞雪人盘子,非常开心:“妈妈,我要用这个盘子吃披萨,再拿一个白盘子装披萨吧。”
盘子都摆在餐桌后,弟弟就去玩玩具。姐姐晃过来,也发现了圣诞雪人盘子,“哇,好漂亮的盘子!我要用这个盘子!”马上紧紧抱在怀里。
“哦,我刚才看到这个盘子是弟弟从柜子里拿出来的,他也说要用。”
姐姐偷笑,抱着盘子走开了。
片刻,弟弟大哭着跑过来:“妈妈!姐姐拿了我的盘子!那是我先拿到的!呜呜……”
姐姐紧抱盘子,瞪着眼睛说:“我就要用!”
“你还给我!呜呜……”弟弟上手开抢!
“除了争抢,你们还有其他解决办法吗?”
“可以把披萨都放在这个盘子里,我们再用自己的盘子吃。”姐姐提议。
“不要!那是我先拿到的,我就要自己用!”弟弟不愿妥协。
眼看大战一触即发,我夺过盘子,“抱歉,在你们讨论好怎么使用这个盘子前,由我暂时保管。”
“好吧,就把披萨都放在这个雪人盘子里,我们再用自己的盘子吃。”弟弟说。
“好呀,来吧,放吧。”姐姐附和。
“哇,你们解决问题的速度真是越来越快,“二妈”我真是佩服佩服!”(一哥,二妈,三姐,是弟弟最近给我们取的昵称。)我由衷地双手合拳感慨着。
“哈哈哈哈,妈妈,你太搞笑了!……”
转眼恢复到嘻嘻哈哈,很快,一个披萨就见了底。
回想起一年半前,我刚参加华川课堂时提交的困扰我的那些二胎家庭问题,现在真的都完全解决了。
刻意练习的这一年半,面对两个孩子的矛盾,我牢记一点“同等对待,一视同仁。”不管一方多么明显地犯错,另一方多么明显地被欺负,在我心中,只有两个字“你们”。“你们还有更好的解决办法吗?”“你们回房间讨论一下吧。”我从不会站在任何一方,如果一定要分,那么在我们家,他们俩是一方,我和爸爸是一方。
具体应对办法,时间紧急时,“请你们自己尽快解决。”
当时间宽裕,妈妈心情好也想玩一玩时,就参与其中,扮演一个“逗比”的翻译。“电视台记者”也好,卡通人物也好,只翻译,不评判不指责。最开始训练时,这种方法用得多,只有玩得开心了,才愿意去思考解决问题。过程中,“记者”会问:“请问,你们打算怎么解决啊?”。孩子们实在想不出办法,“逗比”翻译还会提个小小的建议。
当时间宽裕,妈妈又不想玩时,就完全无视,任他们自由发挥,在远处悄悄观察,有危险行为再出现。(回想了一下,有危险的时候很少,几乎没有。)
现在,姐弟俩感情很好,姐姐买什么都要给弟弟买一份,弟弟去哪里都紧紧跟在姐姐后面,形影不离。当然每天也必不可少会有矛盾,但是吵吵闹闹或许就是他们喜欢的相处方式吧。
有一次,放学路上,姐姐谈着学校里的事,我就顺势问了一句:“你在学校生气时会打人吗?”
“不会,我在外面从不会主动打人。”
“哦,那我有点儿好奇,为什么在家就要打弟弟呢?”
“哎呀,实话给你说吧,我控制不住。”
“额……好吧,那你下手注意点儿,打伤了要自己掏腰包付医药费的哦。”
不知是因为去刻意控制了,还是怕弟弟受伤,怕花钱付医药费,总之,那之后,打弟弟的行为减少了很多。
“同等对待,一视同仁。”大概就是“一碗水端平”的样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