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岁前后,遇到几位对我影响很大的人。
一位是引领我进入农村工作领域的L。当时他创办了本地第一个NGO,我是这家机构的志愿者。后来做了兼职,全职。我们一起共事5年,直到这家机构解散。
L教给我的,并不是具体的技能或知识。但他的经历和选择,以及他的一大堆奇葩朋友,让我看到,原来人可以这样活,也可以那样活。他让我懂得,如果你想做一件事,就去做。能力不够,可以学习;资源不够,可以筹集。这是在5年后,L创办的机构解散,我自创一个机构的勇气来源。
另一位是我的硕士导师S。他当时刚刚博士毕业,我是他招的第一个硕士生。他给我开了个书单,让我自己读。上课主要在他家里,摆一壶茶,烧一根烟,聊天。那时我正在L的机构做兼职,有大量去农村的调研和工作。我讲去乡村的见闻,讲遇到的各路奇人异士,讲我如何跟农民开会……不管我讲什么,他都是笑眯眯的,眼神晶亮地说:“有意思。”我写的作业和论文,他也读得兴致勃勃,催我拿去发表。
3年下来,S真的点燃了我对人类学的兴趣。尽管我并没有如他所愿去读博士,走纯粹学术的道路,但人类学的视觉和方法,却越来越深地进入我的生活与工作。
你听见过成长的声音吗?那几年,我听得见过,像春天的竹子拔节,咔嚓,咔嚓……住在苗寨的木楼里,白天去访谈,夜里做笔记,读书,远远听到女人们在另一栋木楼跳板凳舞,唱歌,而我在用眼见的现实情景,与经典理论的阐述解释对话。
当然,于我而言,最重要的老师出现在33岁之后:
2008年2月,我父亲骤然去世。5月,汶川地震。同时,L的机构解散。
这是一段暗黑时光。我放到下篇去写。
写到这里,我突然发现,师父的出现并非偶然。当我遇到真正的困惑或问题,想要去探索时,师父就会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