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水浒传》有感
忠,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清朝魏裔介曾说:“忠诚敦厚,人之根基也。”为人处世要以忠为道,做忠义之人,方能无愧于一生。
最近我看了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本书讲了宋朝时期的一百零八位好汉齐聚梁山泊,替天行道,为国除寇,舍生忘死的故事。其头领宋江,乃一世忠义之人,最让我敬佩。他一心招安,多次为国效力,征讨逆贼,然而却被奸臣所害。宋江代表了那些古代忠臣,鞠躬尽瘁,为国效力;而朝中的四大奸臣;童贯、高俅、杨戬和蔡京正象征的那些陷害忠臣、出卖国家的卖国贼。
忠义之士,流芳百世。三国时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南宋“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岳飞和“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清朝“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他们都是历史上的忠义之士,在国家危难时刻,都挺身而出、尽忠报国,乃中华之英雄也。后人为纪念他们,为他们修庙堂并经常去烧香纪念。而他们名字也永载史册,成为后人流传的佳话,也将成为后代子子孙孙的榜样。
奸佞之士,臭名远扬。北宋六贼之首的蔡京,贪赃枉法、横行霸道;南宋的卖国贼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诬陷并杀害了抗金名将岳飞;清朝的和珅聚敛的财富,超过了清朝政府十五年财政收入的总和。和珅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号贪官,民间仍流传着"和珅跌倒,嘉庆吃饱";还有民国时期的卖国贼汪精卫……这些奸臣,不仅不孝效力于朝廷,反而诬陷忠臣,贪赃枉法,祸国殃民。他们的名字同样被后人所牢记,但他们背着千古的骂名。不可否认,他们都有过人的才能:有的书法好;有的文采好;还有的精通多种语言……但后人并没有称赞他们的才能,而是把他们当作奸佞之人的代表来教育子孙。可见,有才无忠便是奸。
程颐说过:“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做人,要学会以忠为道:忠于父母、忠于老师、忠于社会、忠于国家!忠者,纵使无才,也能为后人所知,为后人所敬也;不忠者,纵使有旷世奇才,也只能成为后人的骂名,为后人所厌恶。
《礼记》曰:“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纵观今古,忠——一直都是人们非常重视的道德品质。以忠为道者,能流芳百世,死而无憾也;以奸为道者,会臭名昭著,死不瞑目也。所以,我们既要学习本事,也要学习忠义之士,才能德才兼备,成为国之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