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也想尝试游戏化改革,但没有清晰的思路?其实我也没有🥸🤪。。。
所以,继续阅读《带团队一定要会玩游戏: 如何用游戏化思维管好新生代员工》第一章第6节。
作者说,“要做好游戏化管理,首先要清楚什么是游戏化。”
那么什么是游戏化呢?游戏话题时一直没有明确的定义,但是根据游戏化的实践我们可以这样定义,游戏化是指在非游戏情境中使用游戏元素和游戏设计技术。那么游戏化管理也就是指在管理工作情境中使用游戏元素和游戏设计技术。游戏化管理的核心就是帮助人们从必须做的事情中发现乐趣,通过让流程变得有趣,使工作产生吸引力。
某公司采用“部落”的模式打造销售部一个销售区域就是一个部落,每个部落十人,包括一个首领,若干长老以及新人;部落首领的选举每半年一次,部落内部成员都享有投票权,一人一票,得票多者当选;公司的绩效考核采用积分形式,每完成一单,就获得相应的积分。这种模式有效地激发了团队内部的互动和竞争,团队内部成员的凝聚力,战斗力显著提高。
其实这个例子当中的管理模式就是游戏化管理,将游戏元素融入员工等级分配,绩效考核等各个环节,并取得显著效果。这种模式主要是从动机、选择、结构、冲突解决4个方面发挥作用。具体分析如下:
一,动机
游戏化的本质就是通过激发他人兴趣而引起某种行为的激励方式。而游戏化管理从本质上讲也就是利用动机原理提高被管理者对工作的兴趣。例如团队内部设计徽章,持有徽章的人代表相应级别的技能和知识。管理者通过徽章认证被管理者,并为其亲自颁发。这种融入成就感、价值感的工作激励模式,有效激发了被管理者内心的兴趣点,让其发自内心觉得自己是在做一件伟大而有意义的事情。
二,选择
游戏化管理为被管理者创造了更多的自主空间,让其有精力和动力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这种氛围恰好满足当今新生代员工的心理需求。例如管理者在安排工作时,会将任务分配成不同的角色任务,这样被管理者就可以从不同的角色去选择自己喜欢的工作,从而愿意主动投入其中,并努力达成最终目标。
三,结构
游戏化管理改变并重塑了管理结构,让整个管理结构变得更加明确合理。例如把传统的岗位说明变成了游戏角色,针对角色规定了相应的等级、任务类型等等。这种分类比传统的岗位说明更加明确,更加具有灵活性。
四,冲突解决
游戏化管理更多体现的是团队协作和集体利益,在游戏中人们会变得更加积极,凝聚力更强,更愿意主动和团队中的成员互动与合作,从而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团队内部的利益冲突。
学生管理中最典型体现上述游戏化管理意义的应该是研学。绝大部分学生都对参加研学有高度的积极性。为什么呢?细想一下,其实研学中的管理很多就是游戏化管理。一般来说研学基地也会把参加研学的学生分为不同的团队,让团队成员自己给自己的团队取一个趣味化的团队名称。带领研学团队的教官在整个研学过程,带着学生完成一个个任务,根据任务完成情况奖励不积分,并且跟其他的团队进行PK。所以我们发现研学团队内部成员确实凝聚力更强,完成任务的积极性更高,更愿意克服困难。
那么,课堂上的教学和学校里的班级管理,有没有可能也移植上述效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