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 “三力” 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2025 年 10 月,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在北京胜利召开,为 “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擘画宏伟蓝图。全会明确 “十五五” 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阶段,提出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的发展路径。组织工作作为党的建设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选贤任能、强基固本的重要使命,唯有紧扣全会部署,将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才能为 “十五五” 新征程注入强劲动力,推动经济在高质量发展轨道上行稳致远。

       建强干部队伍,锻造高质量发展 “生力军”。干部队伍是落实 “十五五”规划的 “领头雁”,其能力素质直接关系发展任务的落地成效。全会提出 “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等目标,对干部专业能力提出新要求。组织工作需聚焦新质生产力培育、数字化转型等重点领域,构建 “精准化培训 + 实战化锻炼” 培养体系:一方面,开设 “新质生产力研修班”“产业链招商专题课”,邀请院士专家、企业家授课,帮助干部补齐技术认知、产业思维短板;另一方面,选派干部到重大项目一线 “墩苗”,如在新能源产业园、跨境电商试验区等实践场景中,让干部在破解技术攻关难题、协调产业链上下游中提升实战能力。同时,完善 “实绩导向” 考核机制,将招商引资成效、项目落地速度、企业满意度等量化指标纳入考核,打破 “论资排辈”,让敢闯敢试、善作善成的干部有舞台,为高质量发展锻造一支懂经济、会创新、善服务的骨干队伍。

       夯实组织体系,筑牢高质量发展 “桥头堡”。党的组织体系是贯通 “十五五” 部署的 “神经脉络”,只有实现从中央到基层的全面覆盖、高效联动,才能确保发展举措落地见效。针对全会提出的 “建设强大国内市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等任务,组织工作需创新组织设置方式:在城市,依托商圈、工业园区建立联合党支部,推动党建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如在电商产业园组建 “党建 + 供应链” 联盟,帮助企业解决物流协同、人才短缺问题;在农村,深化 “党支部 + 合作社 + 农户” 模式,选拔致富能手担任村支书,带领村民发展特色种植、乡村旅游,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此外,面对数字经济、平台经济等新兴领域,设立流动党员服务站,将外卖骑手、直播从业者中的党员纳入管理,引导他们参与社区治理、政策宣传,让党组织的触角延伸到经济发展各角落,为高质量发展搭建坚实的组织支撑。

       深化制度创新,激活高质量发展 “源动力”。制度优势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 “核心密码”,组织工作需通过机制创新,打通服务发展的 “堵点难点”。围绕全会 “加快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要求,组织部门可联合发改、人社等部门建立 “政企对接” 长效机制,定期组织干部下沉企业开展 “需求调研”,精准匹配政策资源,如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对接科研院所专家、为传统制造业企业链接数字化改造资金。同时,完善 “容错纠错” 机制,明确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等领域的容错情形,消除干部 “不敢为” 的顾虑,鼓励他们大胆探索改革举措。此外,强化党建与民生保障的结合,推动党员干部参与 “稳就业、保民生” 行动,如组建 “就业帮扶专班”,为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群体提供职业指导、岗位推荐,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中凝聚发展共识,让组织工作成为高质量发展的 “助推器”,为 “十五五” 新征程汇聚起磅礴力量。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