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戏》一文教学构想

        八语下第一课《社戏》——鲁迅的一篇小说,对于这篇众多人上过的耳熟能详的经典文,怎样才能上出新意来呢?我想到了陈晓东的“一语立骨” 法,何不以“戏” 立“戏”,于是就从“戏”入手,展开、解析,思路如下:

一、入文忆戏

        同学们有没有看过戏?听过哪些戏?有演过吗?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跟随鲁迅先生去看看吧。

图片发自简书App

二、读文找戏

小说离不开人物,故事情节,此文主要以什么为线给我们讲述动听的故事的呢,请读文找线。

生1:看戏

生2:去看戏

生3:去赵庄看戏

师:“线” 有了,作者是如何用明亮的细(戏)珠串起来的呢?

生1:先由三颗大戏珠串成,即戏前——戏中——戏后。

师:你认为哪个戏珠最美,最为精彩?

生2:戏中,它由无数的小“戏”珠穿接而成。

三、读文解戏

1、期盼戏

2、途中戏 

3、揶揄戏

4、偷豆戏

四、看文谈戏

找出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解说“戏”

1、戏后戏(偷豆戏)

生1:偷豆戏,让我想起一句话:好戏还在后头。果真,我认为看戏后回程偷豆最为精彩,从“偷豆”这场戏中我看出了人情美(阿发,六一公公等)。他们偷出了情趣,偷出了欢乐。

2、途中戏

生2:沿途风景无限好,闻到了两岸豆麦与河底的水草所散发出来的清香,看到了如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淡黑起伏的连山,听到了婉转、悠扬的横笛,感觉月下的戏台似仙境,真是美不胜收。在这里我感受到景物美。

图片发自简书App

3、揶揄戏

(1)铁头老生不翻筋斗的原因(双喜分析)

(2)我想喝豆浆,桂生去没买到,因为卖豆浆的聋子也回去了。

(3)最好看的一折是“一个红衫的小丑被绑在台柱子上,给一个花白胡子的用马鞭打起来了。”

(4) 我忍耐的等着……,……我以为就要站起来了……仍旧唱……怕他会唱到天明还不完。

小结:

这场戏我们体会到,戏不好看,可传统文化应该传承,值得弘扬,另外小伙伴(朋友)的陪伴给我的童年留下美好记忆。

4、盼望戏(戏前戏)

①我:不钓虾,东西也少吃。

②双喜:Ⅰ.八叔的航船回来了。(大悟提议)Ⅱ.我写包票!船大,不乱跑,识水性。(大声说道)

小结:

        这场戏里让我们认识了一位聪明伶俐,善解人意,富有同情心,有较强的号召力与组织能力的双喜。

回顾全场:

        场场戏中都有主角双喜,这一人物形象折射出乡村孩子(少年)的淳朴、机敏、热情、真诚、考虑周到、天真纯朴的天性。

四、总结戏文

这真是一出好戏,通过看戏品尝到景美,情美,人更美,领略到农村自由天地中充满诗情画意的生活风,感受到一群乡村少年的美好形象,劳动人民无私,友爱(淳朴)的美好品质,这些在“我”以后的人生道路上很难遇到的弥足珍贵的和谐,亲密的关系,是“我”人生中宝贵的财富,它时时激发“我”对劳动人民热爱,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五、拓展社戏

        我们都是那些纯真少年,从戏里走出,收获真情、美好。愿我们以后不管天涯何处,不管经历多少世事,再见时,仍能保留少年人所有的赤子之心;不管何时,归来仍是少年!让我们怀着一颗纯真少年心,写一写自己看戏的经过。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社戏》是鲁迅1922年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作者以自己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为依据,用第一人称写了“我”20年来3次看...
    汝水外中人阅读 1,283评论 0 5
  • 生活总是不以我们所设想的状态存在,在理想和现实之间存在一道巨大的鸿沟,掉进去了,就是挫折;跨过去了,就是成长。 小...
    若水17阅读 674评论 0 25
  • 今天又是忙碌的一天,因为选修课要在中午十二点之前搞定所以从昨天开始就有点着急,昨晚教务处系统还崩溃了╮(╯_╰)╭...
    赵齐齐的小龙猫阅读 128评论 0 1
  • 01 我有时候会很急躁,特别着急去看一件事的结果,等的时间久,会烦;最后不满意,也会烦。 比如刚开始锻炼的时候,我...
    怀左同学阅读 11,582评论 95 639
  • 儿子有一双破旧损坏得无以复加的凉拖鞋,我们劝了他几次换过一双,并且买好一双新鞋摆在他面前,他每次都很坚定的...
    佛说随喜阅读 221评论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