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取高山一抹春,
乌龙冠作铁观音。
不啻繁花夺人眼,
翠枝凝露叶胜金。
朝朝暮暮勤相顾,
岁岁年年守自珍。
薪火传承多古法,
添得匠心与精神。
——沉默《桃舟茶山采风之二》
所谓民间多智慧,草野有高人,作为半发酵茶叶的代表,铁观音是茶叶界公认的工序最多、工艺最复杂、制作技术难度也最大的一种茶叶,因此,工艺在此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桃舟,我们遇见了种茶、制茶、品茶、选茶、售茶的一个家族——肖家,兄弟三人几十年薪传不息,在延续祖辈的家传技艺的同时不断创新,加以丰富和充实,为桃舟铁观音走出家乡走向世界各地默默奉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
肖家大哥是一位普普通通的茶农,同时又是一位民间收藏家,草药师,还做过地质勘探。他毫无保留地向我们传授制茶的整个过程,也颠覆了平时很多人错误的认知观念。
肖大哥说,茶叶是有生命的,做茶时要像呵护一个小孩子成长一样,时刻小心,控制力度,时而严厉时而慈爱,不可缩减一道工序,也不能少下一分功夫,尤其不要伤害到它的生命,直至到烘焙成型,它是活着的!
也就是说,在经历了千锤百炼之后,它才能成为最好的样子!
这也正是非常珍贵的工匠精神啊!秉承着这份纯纯的初心,肖大哥和家人夙兴夜寐,敬畏弗懈。他说,铁观音属于半发酵茶,从采摘到晾青,再经过摇青、炒青、揉捻后再到烘焙环节才制作成功,每一道工序都必不可少,其中,铁观音的发酵程度的掌握是非常关键的步骤,也是资深制茶人的必备功夫。
没有工具、没有仪器可以测量,如何精准把控其发酵程度呢?对于这一问题,肖大哥说:“曾经有一群茶学专业的大学生到这里来,发现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制茶相差甚远……”也就是说,家传的古法技艺和制茶师傅的经验是非常重要的。
早上八点和下午四点之前为最佳采茶时间,采来后将叶子薄摊在柔和的阳光下或者阴凉处晾青,使叶子渐渐失去原有光泽,叶色转暗,这一过程需要经验丰富的茶师傅凭手感而定——过轻不利于走水,过重则无法进行摇青,而是要靠以手摸叶子的柔软度和观察叶片的颜色变化来判断失水度。
晾好后移入空调茶青间里进行摇青。摇青使叶子边缘经过摩擦,叶缘细胞受损,再放入圆圆的大晒盘中摊置,在一定的温度、湿度条件下,伴随着叶子水分逐渐丧失,这是发酵环节的重中之重。
细心的肖大哥给我们指出摇青后叶片上有一层白白的“毛”会脱落,叶片中的多酚类也会在酶的作用下缓慢地氧化,转化成更高更浓的香气物质,这也是铁观音有如此高香的重要原因。他强调说,这是纯发酵,没有任何添加剂,这香气是乌龙茶特有的。
在这间宽敞的恒温恒湿的空调茶青间里,温度控制在18--20度,铁观音像一个婴孩在孕育,在一步一步臻于完美。摇青大约要三至四次,时间视发酵程度而定,这依然需要丰富的经验,控制不好就前功尽弃了。摇青的目的是通过茶叶间的碰撞,促进其“走水”,而每次摇青后又要静置一定时间,目的是使茶叶“活”过来——静置的过程也是走水的过程,叶片中的物质在此过程中会不断重新分布。然后,再一次摇青把茶叶摇活、摇香,这也是形成茶叶品质的最关键的环节。
最后一次摇青后需静置4个小时以上,此时夕阳西下,炊烟袅袅,肖大哥也辛苦一天了,还特意为我们泡了一壶稀有的买不到的金樱子茶,水沸茶腾之际,清香瞬间飘满房舍,沁入心脾,一杯入口,清爽生津。
茶香袅袅间,我们有幸看到了肖大哥多年来收藏的一件件奇石、根雕等艺术品,这些藏品栩栩如生,不加修饰,浑然天成。
肖大哥还擅识各种中草药,配制的药材和食物同服,好吃还有奇效,想到老妈的腿疼病,我赶紧向肖大哥求药,竟获慷慨相赠,如获至宝,心中不胜感激!这些都是肖大哥在山林里采来的,经过多年研究精心配制,据说对治疗骨头增生、腰椎间盘突出、颈椎病、压缩性酸痛风湿等都有很好的效果,我们又预订了一些给老师和亲友,真是一大福音啊!
阵阵晚风吹过,雨丝如线,桃舟的夜色在微雨中分外迷人,远山隐隐,茂竹摇曳,蛙声阵阵,街巷飘香,真是修养身心的好去处。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