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围城》的结尾~这个时间落伍的计时机无意中包涵对人生的讽刺和感伤,深于一切语言,一切啼笑。。。沉默良久,喉咙里发涩,但什么话也讲不出来。婚姻的围城困住了方鸿渐,困住了孙柔嘉,也让我这个表面的旁观者,事实的当局者感慨万分。婚姻的象征就是一道门,没进去之前以为里面如皇宫,包藏着一切幸福和快乐,进去之后才发现门里什么都没有。
方鸿渐懦弱,没有主见,不擅处理人际关系而遭人计算。他不像赵辛楣那样会变通,精于世故,也不能像韩学愈那样会把骗子做到底,克莱登大学的假文凭竟可以让其坐上系主任的位置,且心安理得混的自然风生水起;他没有一点职场的经验,被高校长的一封从来就不存在的信忽悠而任其摆布;和唐小姐一见钟情的美梦也被苏文纨恼羞成怒后狠狠地打碎。。。他是不合时宜的人,单纯、迟疑、无法左右自己的命运之船,从大学毕业去留学开始,到回国谋事,结婚,再困到婚姻和事业的围城,他都是被别人推着走的,从周经理到赵辛楣到孙柔嘉,他没有自己做过自己的主,一直都是随波逐流,最后终于走进了死胡同,终于跌得头破血流,吃尽苦头。
但是,方鸿渐固然小气,懦弱,不擅交际,但他是善良的。冬至那天他回家因为柔嘉姑妈在家而未进门折到街上转悠时,看到一位老人篮子里盛着粗拙的泥娃娃和蜡纸糊的风转等小玩意儿,心想这些过时的东西谁还会买啊,他联想到自己正像那老人篮里的玩具,这个年头儿没人过问,所以找职业才那样困难,于是他给了老头儿两张钞票,像风中抱紧双臂自己给自己取暖的孩子那般无助而无奈。
之后钱包被偷去,口袋里没有一分钱,又冷又饿的方鸿渐真的到了万念俱灭的关头。那个在回国的“子爵号”上被鲍小姐诱惑过的,怕过苏文纨,又爱过唐晓芙,最后被孙柔嘉千方百计拖入婚姻的方鸿渐在这个冬至“死”了。从回国到这一天两年多的时间,各种世情恶衰,啼笑皆非的经历让方鸿渐彻底地输了,输给了身边的人,输给了时间,早知道生活会这么尴尬,无论如何留学的时候也不会虚掷了时光,拿个假文凭回国。或许他一开始就如那口祖传的宝贝挂钟,是慢了几分的,一个钟头慢几分不要紧,可是叠加在一起就落后太多,无法和别人分庭抗礼了。
方鸿渐怎么也不会想到他被时间,被命运推着走,会走到小说的结尾处,像困在十字路口,迷茫,一无所有,没有方向。可怜,可惜,可悲,可叹,这个曾经风流倜傥自以为是且清高骄傲的留学生到底在事业和婚姻的围城里败下阵来,俯首称臣,像我们每一个和生活握手言和的人一样,最后变得平庸,过着一地鸡毛的日子。。。不忍卒想。
好在想到第二天要去找那位经理可以去重庆谋事,他“心里又生希望,像湿柴虽点不着火,而开始冒烟,似乎一切会有办法。”于是他沉沉地睡去,只有梦可以让他忘掉所有的不如意事。
哎,命运之神啊,幽暗如豆,总是在你人生的路上悄悄洒下善恶的种子,在你猝不及防时发出它冰冷而得意的笑声。
读书,以书中人为鉴,但凡经受过事业挫折,经历过婚姻生活的人,身上都有方鸿渐的影子,在初涉婚姻和事业的路途时难免困惑,犹疑,不知所措,但是只要心怀希望,就没有过不去的坎,所有的煎熬和苦痛都会生长为你的筋骨,给你增添力量去面对各种可能的余生。前半生或好或坏都已过去,但愿,不要再负了余生就好!
&看完原著为作者犀利精准的语言艺术和讽刺诙谐的文风所折服,总觉得还不过瘾,遂去网络上搜到90年版的《围城》电视剧,看完全10集,为陈道明的演技又大大惊叹不已。据说《围城》播出之后,钱钟书特意给陈道明写了一封信,说陈道明让他看见了一个活的方鸿渐,足见陈道明把方鸿渐这个角色演的多么传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