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间夏天就来了,不知道你们在炎炎夏日的时候会选择什么样的方式避暑呢?我们唐代的大诗人孟浩然避暑可是很有一套方法哦,今天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大诗人孟浩然是如何避暑的吧!
《夏日南亭怀辛大》
唐·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这首词是诗人孟浩然于炎炎烈日渐渐褪去的傍晚,在家附近闲散游玩,消暑乘凉的随心之作。
孟浩然,字浩然,因终生未入仕途,世人亦称其为“孟山人”。孟浩然生于唐玄宗统治的开元盛世当中,在那个盛极一时的王朝里,诗人亦曾想入朝为官,为唐王朝贡献自己的一世才华。只可惜仕途不顺,多番曲折之下,孟浩然终于放下了自己的政治理想,从此,一心醉于山水之中。
山水景物是南北朝诗歌最重要题的材,而到了唐代,孟浩然将山水诗歌的发展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境界,是唐代第一个大力创作山水诗歌的诗人,与王维并称“王孟”是“田园诗歌”的代表人物之一。
《夏日南亭怀辛大》,诗的题目在短短的七个字当中将时间、地点、人物以及诗人的情感都告诉了我们。一个“怀”字,点明了此篇的中心情感。
南亭在哪里呢?
顾名思义南亭显然是一座位于南面的亭子,而参照物应该就是诗人的家或者诗人所居住的城市。确却来说南亭就在孟浩然家乡襄阳的岘山,是城郊的一座亭子。炎炎夏日,酷暑难耐,古代的时候是没有我们现在这么多消暑设备的,什么风扇、空调、电冰箱呀,统统没有。那么如何消暑呢?在傍晚时分到“南亭”去吹吹风或许会是个不错的选择。
那么,辛大又是谁呢?
辛大是诗人家乡的一位好友,孟浩然可没少给他写过诗。想来之前是经常和辛大一起闲游于南亭之景,此时自己来到南亭才会欣欣然想起故人来呀!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闲游散心到南亭,忽见山上的日光西落,周围的热气也不再像刚才那般酷热逼人;而此时月亮也悄悄爬上了枝头,从东边缓缓而上,映照在附近的一泓池水当中。诗人笔墨清淡地描绘了日落月上,署消凉长的环境变化。然而国学大师王国维告诉我们“一切景语皆情语”,在这轻描淡写当中,我们不难感受到诗人因月亮带来的凉意而心情备好。此处,有山,此处,有水,此处,有月上枝头。南亭真是个愉悦人心的好地方呀,难怪诗人选择来此乘凉。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凉意渐上,夜色微凉,此时的南亭呀,寂静无声,只剩下了山间的风与月。暑热给人带来的烦躁早已不见了踪影,诗人索性散开了头发,悠哉的打开了一扇小窗,在一处幽静宽敞的地方独自静静地享受大自然的馈赠。心旷神怡,好不惬意。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轻响”
诗人正闲卧乘凉之时,大自然送来了一阵清风供其享用,噢不,是一阵荷风,它分明夹杂着香气袭面而来。想必也是盛夏之时,荷花盛开地极其灿烂,亭亭玉立于小池当中,随风摇曳,像极了美少女在银光月色下翩翩起舞,令人神清气爽,赏心悦目。夜色渐深,凉风轻起,竹林里不时传来了露珠滴落的声响,滴答~滴答~多么寂静的夜啊!这静夜直通人心,我们的田园大诗人早已按捺不住心中的愉悦。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你看,这山水之间的天籁之音已然触动了大诗人的心灵,他正跃跃欲试,想要操琴来表达此时的心境。据说古人操琴之前都会沐浴焚香,以此来去除杂念,而此时我们的大诗人显然不用这一步,在月光山色,清风脆响的洗礼之下,即使是一颗烦躁的心也会被安抚得心旷神怡,正如王维“独坐幽篁里”的境界一般,此时抚琴再合适不过了。
只可惜呀!谁来听聆听我的喜悦之情呢?谁又能听懂我的琴声?千金易得,知己难求;伯牙虽在,子期难觅。昔日的故朋好友呀,你现在何方!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辛大此时远在他乡,在古代那个交通条件下诗人想要见到昔日好友是很困难的,多么遗憾呀!无人分享此刻的美景,更无人与自己交谈此时的心境。乘着这良辰美景,也许梦乡能把远方的故友带来与我闲话清谈。
虽然孟浩然的避暑方式有点“自然风”但毕竟古代的时候没有那么多高科技嘛,不过也不乏其他五花八门的避暑方式,有机会再为大家细细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