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觉得文字的意义并不仅仅是记录,它可以翻滚你的内心,触碰你的底色。对我而言,文字的记录是回忆的复刻,历史的重演,是温暖和爱的再现。一直想动笔去写这一篇章,但是内心的浮躁,源源不断的事情侵蚀着我的耐心和时间,长期的懒惰加重了我的拖延。可能是遇到了一些事,一个人,突然让我想去静下来去写这一些,这对我而言是一种美好的际遇;也让我有力量去写出这些文字。
——前言
不知道用什么语言去作为记录的开端,万般思绪涌上心头。一回忆起来,那个亲切善良,双眼充满睿智和平和,偶尔还有些威严的爷爷便出现在我的脑海。
爷爷出生在1946年,新中国尚未成立,生活在动荡和不安当中。他的父亲是一个有文化的人,暂且可以称为一个秀才。母亲则是最勤勤恳恳的农村妇女。在爷爷记事的时候,国家实行一种生产责任制模式,以生产队为集体一起劳动。因为我的太太(爷爷的父亲)有一些文化的缘故,便让他担任了生产队的会计。这可是个好差事,不仅有额外的工分其次下地劳动也可以另算工分。可惜,爷爷父亲的身体很差,用他们的话说,可能就是肺痨病,也就是现在的肺结核。
另外他有一个恶习,就是赌博,方圆百里,很少有人不知道他的外号——许大手,意为赌钱大手大脚,不计较输赢。因为为人老实本分,常常被出老千的人下套,本身就没几个钱的口袋更加囊中羞涩。常常输得精光回家被妻子辱骂,但他这个人,脾气好,你再怎么说他,他依旧脚搭在门槛上,靠在门边上,笑眯眯的抽他的旱烟。我映象最深的一件事就是他一个人进山砍竹子作为编筐的材料,因为路途险峻自身又患有肺痨,回家后竟大口吐血;编成筐后去集市上卖,历时近一月余赚了一些钱。谁知还未入家门便输了个精光。即使我没有见过他,但是脑海中依然能浮现出他倚在墙边笑眯眯的听着妻子难以入耳骂声的憨厚形象。这样的男人或许可恨,但在我看来也是带有一些可爱的。
因为身体原因,爷爷的父亲在他尚未成年时便撒手人寰,留下三个兄弟。爷爷作为长子,自然而然的肩负起家庭的责任和重担。面对嗷嗷待哺的两兄弟以及一个裹过脚劳动能力没那么强的母亲。我不知道年仅十几岁的他当时是怎样的迷茫和绝望。对今天的我而言,或许一些小事就能让我辗转难眠,在那个饿殍遍野,满目疮痍的年代,他是怎么一个人抚养起一家人,还没有让一个人饿死,这其中的细节我想只有爷爷自己知道。或许正是小小年纪就吃尽了人生的苦才让他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在那个艰难的年代,一个人出工想养活一大家是很不现实的事情。即使在这个情况下,爷爷做了一件让所有认识他的人都惊讶的事情。爷爷有一个姐姐,已经嫁做人妻。住在离他们十几公里外的村庄。他的姐夫是一个很不靠谱的人。用现在的话来说,心大,凡事不往心里搁,是一个只顾自己开心没什么担当的男人。
当时我的姑奶奶(爷爷的姐姐)在家中生下了双胞胎男孩。正在坐月子期间,因为无长辈照顾,让丈夫出门抓药调养身体。他上街后遇到了一些狐朋狗友,吆喝着让他请喝酒。在当时那个重男轻女的年代,一次诞下两个男孩是十分让人羡慕的事情。经不起好友的鼓动和推搡。爷爷的姐夫带着他们在饭店胡吃海塞起来。殊不知我那坐月子的姑奶奶在家苦苦等待他归来。
在长期等待无果后,口渴的姑奶奶决定自己去烧一些开水。正在这时悲剧发生了。因为身体虚弱,一个踉跄她摔倒了,撞到了并不结实的土墙。总之在那个人吃饱喝足回来以后,她早已经断了气。本身家里基本上就是姑奶奶一个人操持,如今她突然离世,留下两个嗷嗷待哺的孩子,依靠这个不靠谱的男人,最后肯定也落得一个夭折的下场。
爷爷得知后,恨不得杀了自己姐夫的心都有。谁知这个男人自己背着一个孩子下江南去了。他托人给爷爷带了一个口信,说是家里还剩一个孩子,希望我爷爷能去把他接回自己家中抚养。当天爷爷便背着两个背篓,步行十几公里,一头背着孩子,一头背着所剩无几的日常用品,把孩子带回了自己家中。至于那个被姐夫带走的孩子,不出所料,可怜的孩子夭折在了某个不为人知的角落。据说现在这个男人依旧活着且身体硬朗。耳不聋眼不花,用我爸的话来说,没心没肺的人都能长寿,或许吧,但我觉得一个人自私,只顾自己,不考虑家庭和自己身上的责任,与我而言,这种长寿是可耻的,但是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活法,作为晚辈,我也不好去批判什么。
两个弟弟都未成年,如今又来了一个外甥。这一家人该怎么养活?爷爷当时也就十六七岁,他身上展现出惊人的意志和能量。虽年纪小,但他干活不怕吃苦,做事有魄力,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在当地小有名气。很快,爷爷最引以为傲的一个身份便出现了。公社安排他为生产队队长。要知道这个职位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担任,你得自身能力强,能服众,遇到事情可以一碗水端平,让队员信任你。作为当地最小的队长,他做的非常出色。别人未起床时,他身先士卒已经开始劳动,在有额外的劳动时,例如修大坝,修路这类可以有额外收入的任务中,他往往也是冲在最前面。
就凭着这一股劲,他一个人将那个家扛在了肩膀上。至于期间大队内部发生了各种事情,他是如何巧妙的解决。时间久远,我也很难回忆起来,总之小时候听的时候,都由衷的佩服他的智慧和魄力。也默默的影响着我自己的三观和处事方式。
二
在那个漫长且艰难的岁月里,总会生出很多伉俪情深的故事。但那些都是经过文学加工后的显现,爷爷奶奶的婚姻是传统的,是双方父母的指腹为婚。只因为双方的父亲是很好的朋友,便相约让他们的孩子结为夫妻。这在现在看来是不可思议的,在当时确实不值得大惊小怪。
奶奶的身世也很凄惨,9岁便来到了爷爷家,她有一个身份——童养媳。其实奶奶的家境相当优渥。父亲毕业于南京军医大学,退伍后回到家乡开了一家医院,为乡亲们治病祛痛。他医术高明且医德高尚,常常不收穷苦人家的医药费。奶奶的母亲也是书香门第的大小姐。两人育有三女一子,奶奶是最小的女儿。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奶奶的父亲突染重疾,因为自身是医生,他准确的知道自己的病情已经回天无力。在交代完后事便撒手人寰,留下了一家妻小。
奶奶便在这个环境下被送到了爷爷家。与失去父亲的爷爷一家同吃同住同劳作。我有时候问奶奶,你觉得跟爷爷有爱情么。奶奶的回答很简单,在一起这么多年,肯定是有感情的,只不过当时人们多为了生存,是没有时间去考虑爱情这回事的。爷爷其实是有很严重的大男子主义的,年轻的时候对妻子,孩子常常是大发雷霆以及棍棒招呼。以至于我老爸至今提起爷爷仍心有余悸。
当然,人无完人,作为一家之主和生产队队长。他必须展现出男子气概和魄力。至于打骂这种方式,我个人是不认同的。奶奶常开玩笑,要是像现在这个社会要跟他离婚了。但是放在那个年代,与丈夫过不下去宁愿上吊自杀也不会说去离婚,三人成虎,人们的风言风语及成见是一座大山,更是一把利刃。这就是为什么那个年代有那么多轻生的女性。放到现在,出了问题就分手,相处不了就离婚,我不是赞同这种处理方式,但是对女性而言也是一种保护,起码对她们的生命而言。个人觉得相爱的两个人出了问题还是应该去主动沟通交流,去解决问题。
爷爷奶奶育有三女一男,实际上是四女一男,不过因为重男轻女思想的影响,家庭条件也实在捉襟见肘。 有一个小姑便早早夭折,其中缘由大家也心知肚明。即使这样要养育四个孩子也十分不易。我爸从小瘦弱,奶奶常把家中仅有的一点白米饭留给他,其他人只能吃一些粗粮。因为性格豪爽,喜欢结交朋友,爷爷常在家中请各路朋友吃饭,本就不富裕的家庭更加步履维艰。因为这事奶奶不知跟他争吵过多少次,可他依旧我行我素,可能对当时的他而言,朋友是至关重要的。
我听爷爷说过一件事。曾经他的一个朋友,突染恶疾。本地的医生已束手无策。在那个按天计算工分来结算口粮的年代。爷爷拉起板车,铺上褥子和稻草,拉着这位朋友毅然决然的踏上了去上海的求医之路。没人知道他这一路吃了多少苦,遇到人家便讨一口饭吃,要一碗水喝,沿途还需要照顾一个无法行走的病人。仅靠最原始的交通工具,两人到达了上海。可能是被爷爷的行为打动,亦或者是同情两人的遭遇。当时上海的一位医生决定无偿为病人治疗。在离家几月后,爷爷独自一个人回到家中。在我听来这段经历是不可思议的,爷爷一辈子不会使用交通工具,连自行车都不会骑,对他而言,路只要沿着正确的方向一步步走,终有一天能到达目的地。
18年在爷爷的葬礼上,我见到了爷爷的这个朋友,他当年就顺势留在了上海。在听到爷爷离世消息时,他拖着病重的身体从上海返回吊唁,对他而言,是爷爷给了他第二次生命。在他人生无数个幸福的时刻中,也总有那段不易的时光陪伴。最终他带走了爷爷的一件军大衣留作纪念。良友难求,谁也不知道是什么动力让爷爷有勇气去做这些事,我觉得在他心中,就是要为了朋友倾尽一切,不求回报,唯求对得起自己的本心。
更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