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学期新发的课本,女儿回家第一件事就是让爸爸给它们包上漂亮的封皮。女儿的书,从不会揉皱,书中的批注工整美观。因为女儿爱书过甚,我和她爸都和她吵过架。女儿和她爸吵是因为她爸给她讲题时唾沫星子溅在书上,女儿和我吵则是我给她听写生字时用两个手指头捏着书翻页。因为把书借给同学,书被糟蹋的又老又旧,女儿还大哭过一场。
前几天,女儿又让我给她听写生字,可能作业太多,女儿有些急躁。她一会儿埋怨我听写快,一会儿又埋怨我听写慢。可是正听写着,女儿的手机响了,是她同学打来电话。女儿接了半天电话,等她放下手机,立即叫:“怎么不赶快听写?”我已经忍了好久了,终于没有耐性,一甩手把女儿的语文书狠狠地砸在地上,转身出了书房。
我坐在书房对面,看见女儿流着眼泪默默捡起书,一遍遍把书页抹平,然后流着泪默写词语。我真是懊悔,为什么不能在女儿冷静的时候再循循善诱,惴惴教导,偏偏要摔了她珍爱的书?女儿的书被我摔得不成样,横着、斜着交叉的折痕凹凸不平,像一把把利刀,刻得我心疼。女儿写完作业,我用手使劲抹,使劲压,也弄不展书上的皱痕,我把书压在字典底下,可是一晚上也丝毫没有变化。那些褶皱是要顽固地留下来,留在我和女儿的生命里,给我们以警示。
由这本摔皱的书,我想到我的学生。我自诩自己是一个负责的老师,因为负责所以严厉。我不允许我的学生上课玩耍,不允许他们不写作业。若有同学不听讲,我会走过去拿起他的书拍在桌子上。若有学生淘气,我也会大发脾气,把他的作业本扔在地上。此刻想来,被我“惩罚”的书本必定有了破损,学生必定伤心、委屈,甚至怨恨。这不管对学生还是对我都毫无益处。
这又让我想起一件事。
一次,我把一个不写作业的学生领到办公室谈心。“老师想知道你为什么不写关于运动会的日记?”
“我没有参加运动会。”
“可是老师明明看见你和同学们一起在操场观看比赛。”
“老师,我真没看见运动会。”
“你在操场吗?”
“在!”
“你看见长跑比赛了吗?”
“没有。”
“你在操场干什么。”
“我一直在玩。”
“玩什么?”
“玩手机,和同学玩儿!”
“你没有观察运动会,所以不会写。那你写一篇怎么玩的日记,可以吗?”
第二天,这位同学交上了日记。
看来,不管作为老师还是作为妈妈,遇到孩子的问题,多和他交流,才能真正排除他们学习或者生活上的障碍,帮助他进步。我想,我是必须要静下心来好好反思自己、改正自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