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养孩子,是每个做父母的应该面临的问题。“棍棒底下出孝子”的观念,一直是许多家庭世代相传的“教子经验”。
现在的父母一家只是那么一两个孩子,拿着当珍宝是很少用来打骂的。这就出现了现在父母教养孩子的一个通病,“溺爱”。
那孩子既不能“打骂”又不能“溺爱”,那怎样才能把孩子教育好呢?不能打,但孩子犯了错还是要批评的;不能“溺爱”,但我们还要给孩子足够父爱和母爱,因孩子是我们的珍宝——“无价之宝”。
怎样对待我们的“无价之宝”的错误行为呢?
我讲个故事,看看大家是不是有启发:
我有一个朋友王享,他儿子三岁,每次去商场,都要买玩具,家里的各式各样玩具,堆积的无处安放。去商场时,孩子跑到卖了玩具的区域,又要买家里面已有的玩具,这时王享坚定说:“不行!”孩子听后立马倒在地上打滚哭闹起来。(你要是遇到这种事情会怎么办?买,还是不买。)王享还真是很生气想一走了之,把这孩子扔在这里,或是打他一顿拽着就走。但他还是冷静了下来,仔细的分析了儿子的这种状况,最后跟儿子说:“你是不是就想要买这个玩具呀?”儿子一听王享这话,马上止住了哭闹说:“是就想买这玩具。”王享又说:“家里不是有吗?”儿子说:“家里的没有这个好。”王享说:“如果买了这个玩具,你到哪里玩呢?”孩子想了一会儿说:“我到广场上去玩。”王享说:“到广场和谁玩儿呢?”孩子说:“和我的小伙伴去玩。”王享又问:“你的那些小伙伴,他的父母会给他买这个玩具吗?”孩子想了一会说:“不会的。”王享继续问:“为什不会?”孩子想了一会,然后站起来,拉着王享说:“爸爸这玩具咱不买了。”
孩子这时认识到了这个玩具是不该买的,王享这种培养孩子自己通过思考认识到的错误,比起粗暴制止是不是要好的多了,同时还培养了孩子的思维想象能力。
没有不犯错的孩子,当孩子不理取闹时,不要急做“当下”的指责或惩罚教育,而应做“滞后”的启发引导,父母要学会情绪管理,引导孩子去思考为什么不应该这样做,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比任何惩罚更有效。
真正的教育是让孩子感动,孩子不需要太多的指责,而需要实际帮助。父母要学习科学的方法,教养孩子,与孩子一起讨论问题,解决问题,不打不骂培养孩子共同成长。
微信号jwp9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