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爱读书的人,心中都有个图书馆的梦想,希望家里有一间房子,里面堆满了各种经典好书,可以让自己沉浸在书的世界里,自由地翱翔。
我特别喜欢有事没事跑到书店抱一摞书回家,堆满我的书架。有人说,从一个人的书架,可以看到一个人的精神世界。我常以为,或许,我就是那个喜欢享受精神世界的孤独者。
偶遇《一个人的世界在书架上》,就被封面上这句“在一个充满书籍的房间里,没有人会感到孤独”深深触动。难怪,当我沉浸于书的世界里时,只感觉到自由自在,从未孤独。
随手拿起翻开,惊喜地发现这是一本关于书籍和读书的书,有关书籍的思考,他都替你想到了。
作者亚历克斯·约翰逊是一名英国的作家,还经营着自己的读书网站,出版的所有作品均与读书有关,如《一本关于书单的书》、《我的书架》等等还是由大英博物馆出版的。
本书共分11个章节,每一章都请出了一位极具影响力的人物,他们分享了对书籍的思考和感悟,其中,还有美国总统推荐的书单呢。本书内容,还能帮我们解决心中对于如何读书,如何选书,如何藏书,如何弃书的疑问。
原来书籍就像朋友一样,既可倾诉,亦可亲近。若是遇到没有价值的书籍,同样可以弃之。
01
真正的好书,值得被翻阅千万遍
对于读书之人,都有惜书之心,常常视若珍宝,不忍去翻阅,慢慢便会束之高阁,成为摆设。
作者在“超然于书帙”这一个章节中,提到了这一让大家都纠结的问题,既想看书,又怕把书弄脏弄坏了。
虽然,每本书都渴望拥有坚固的书脊和精美的装帧,以及由此带来的庄严肃穆感。但作者却认为,拥有装帧花哨的书并不会让人引以为傲,而他手中有一本詹姆斯·汤姆森的《四季》已经被他翻阅得有些残破,但对作者来说,这份破损就如同书香一样美妙。
再看看我们书架上的书,那些被我们翻阅过千万遍的,不也是早已破旧、卷边,但这不正是常常陪伴我们,并我们带来无尽快乐的证明吗?
不仅要翻阅,作者还建议我们要大声地读出来。特别是在这样严寒的冬日,一个人被满屋的书架包围着,在静谧的夜里,捧起一本《暴风雨》或是《冬日的故事》,就会不由自主地大声朗读出来。
那么,是不是什么书我们都要读呢?
02
没价值的书,同样可以视如敝履
叔本华是德国著名的哲学家,他的母亲约翰娜是19世纪初德国著名的女作家。受到母亲的影响,叔本华从小就特别酷爱读书。
他曾经在文章《书本与阅读》中这样写道:“那些文学界的杂草,汲取玉米的养分,并害死了它们”,在他的这篇文章中,特别强调要读有价值的书,而要抛弃那些不值得读的书。
可能很多人都没想过这个问题,什么样的书可以丢弃?对于书中提到的“弃书”一词,我也觉得挺新鲜的,看来,书架也要来一次断舍离了!
山下英子在《断舍离》中说,“无能为力的事,当断,生命中无缘的人,当舍,心中烦郁执念,当离。”不适合的书籍,一样当舍。
书架上的书籍,有一些是买回来再不愿意去翻阅,有一些是随手翻了翻感觉味如嚼蜡,还有一些,或许是早已过时的工具书。它们摆在书架上,如同垃圾占据了艺术品的位置一样,让人感觉不舒服的话,就该舍了。
如果你的书架上没有好书,或是喜欢的书,摆了再多书都跟你没关系,这个书房也是没有生命的。有舍才有得,弃书正是为了更好地藏书。
03
许我一席天地,送你一间图书馆
著名音乐人高晓松一直以才华横溢,语言犀利而收获粉丝无数。2019年,他正式与北京朝阳大悦城共建“私人图书馆”——晓岛。
晓岛主要以高晓松的私人珍藏的书籍、音乐、影像作品作为独家日常陈设,被高晓松称之为"全副武装的文艺青年阵地",引来无数文青驻足流连。
而早在130年前,英国前首相格拉德斯也因为超级爱书,而建立了一座私人图书馆。1889年,由于藏书数目巨大,他决定在威尔士的哈瓦登建立他的同名图书馆。现在这座图书馆的藏书超过20万部,其中还包括格拉德斯自己的书信。
是不是特别羡慕这些拥有私人图书馆的人呢?
其实,我们也可以的,腾出一间屋子,给所有的图书一个适当的位置。作者说,对待任何一本书,都不要肆意搬弄或硬塞在书架某处,而应当让它能够被自由取阅。
藏书未必全部会看,但一定要清晰每一本书的位置。它们的存在,就像夜空里的小星星,某一时间想到某个画面,某个片段,便会找来交谈一番,像极了久别重逢的老友。
04
写在最后
本书就像一位极爱书的老友与您促膝畅谈爱书心得,谈话间,还蹦出一两个风趣的小故事,让人忍俊不禁。爱书之人读后,自然会寻找到那一份独处的快乐。
附上本书的目录,愿你和我一样,可以在书架上的世界里,找到内心的那份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