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谢谢小刘的介绍。大家晚上好!我是武志红《儿少中心》的咨询师邵椿。今天我为大家带来的父母成长课堂,主题是《如何走进孩子的内心》。每个做父母的家长们都希望自己能够做一个对孩子成长负责任的好爸爸,好妈妈。可是也常常心怀恐惧和焦虑,会想:我该如何去爱这个上天赋予我的宝贝呢?我懂得要给他吃母乳,要保护他的安全,要尽我所能的给予她最好的教育。可是啊,我可能不懂得每一个成长阶段,会出现怎样的心理发展过程呢。而在这些心理发展的过程中,孩子又会表现出怎样的行为?而我们作为家长,又该如何去帮助她完成这些发展过程?比如说,当宝宝三个月大的时候,精神需要什么帮助?我是否应该让他吃手?比如宝宝四岁的时候,如果与小朋友们打架,我又该怎么处理呢?当他进入青春期的时候,我又怎么面对产生的冲突啊?为什么我们总是觉得很难进入孩子的世界,感觉有的时候啊,做个好爸爸,好妈妈,真的是有一些力不从心。那么,走近孩子,我们今天从孩子的发展阶段开始吧!
今天的每一个主题呢,我做了一些短小的ppt哈,因为孩子的人格底色呢,可能对于我们的父母来说是一个相对比较陌生的领域。其实我们在社会上常常说啊,让孩子去赢在起跑线上。所以常常有很多的家庭会让孩子们从小被很多很多的单词,很多很多的课外学习班,或者提前很早的时间练习英语或者练习很多的技巧。其实我们从心理发展的角度而言,拥有一个良好的人格底色,这个才是0到6岁的这个阶段,给予孩子的最好的礼物。
在孩子6岁之前呢,父母自己本身、孩子跟父母的关系,父母的教养方式是这个孩子打下人格底色的关键。而进入到小学之后啊,父母能改变的就越来越少了。每一个转变的机遇呢,都是转瞬即逝的。我们知道儿童的成长是分阶段、循序渐进的,每一个阶段各有不同的需求和特点,我们需要了解每个年龄阶段的孩子的成长规、行为特征和心理需求,父母们才不会摸不着头脑,我们应该依据他们本来的特点,去发展他们自己的个性。
大人们常常认为呢,孩子一生下来就都是一张白纸,家长们可以随意的在上面写写画画,塑造他们的人格和未来。可是啊,这句话从心理学角度是不正确的。孩子生下来就有自己的人格底色,有自己的人格偏好,有自己先天的脾性和自己的色彩。在我们的咨询中常常会听到家长说:我的孩子不愿意上学上课,上课经常不专心,脾气又差,还不爱与人交往,或者是说他上课经常多动,上课非常的捣乱,让老师和同学们们非常的头疼。其实最好是充分了解到孩子的特点,之后再给你相应的教养方式。
比如说对一个先天内倾性格的孩子而言,静静的呆着,静静的思考,静静的体会自己的感受,自己一个人静静地做作业。比如说喜欢安静的画画或者喜欢弹琴,对于他而言就是一个很好的能量获得途径。对于一个外倾性格的孩子而言,在人群中去表演,去人群或者孩子更多的地方聚会,是可以激发他的动力的。可是呢,如果在现实生活中这两种方式放错了位置,放错了对应的孩子,对于父母和孩子而言,都将会变成痛苦不堪的事情了。 父母们呢,可以透过这些基础知识,了解到自己的孩子在这个0到6岁的重要阶段度过的情形是好是坏,对现在他的社会交往或者现在出现的状况而言,起到的是什么底色和作用呢。上面这张ppt写出来的就是大概哈,我们在孩子在零到一岁半,我们称为孩子的第一个阶段。这个阶段是我们新形成一个良好的安全感和信任感的阶段,也是每一个宝宝出生之后需要建立的第一个心理任务。我们说母婴关系或者早期的这种安全依恋的感觉,会能够很好的促进一个人的内心的安全感的建立,在他的心里呀,形成一个安全的岛屿。
这个岛屿就像一个能量的基站。如果在很小的时候,这个基站没有建好,可能这个人就会终其一生耗费精力,在重新建这个能量的基站,从而产生很多的不自信、忧虑、怀疑等待等等,很多的自然发展也都会受到影响。而我们如何为孩子的以后的人生打造下来的很好的好奇心,创造力建立情感关系的能力呢?其实都是从这个安全感的基石,慢慢的发展出来的。当一个孩子从小的安全感的基石打的很好的时候,长大之后,他便会觉得,无论我走多远,都会有一个人在那里知道的这一点,他便能够安心的、大胆的去探索世界,并且对周围的事物产生兴趣更好的发展出他的好奇心,发展出他的创造力和对生命以及对幸福的感受能力。接下来第二个阶段就像我们ppt上说的1.5岁到3岁这个阶段哈,我们称为我们底色第二个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心理任务,就是建立好良好的自主性。这个时候比刚刚开始出生的婴儿,开始慢慢主动探索感觉,在对外世界开始有新奇的感觉,慢慢的引发出来了
那么第三个阶段呢,3到6岁这个阶段。这个阶段的心理任务,是建立良好的主动性。孩子们开始有了自己的应对和探索解决问题的方式,开始进入了跟父母啊,有的时候斗智斗勇的状态。让孩子知道他有想法,爸爸妈妈是能够理解和看见的,对这个阶段的孩子而言是非常好的理解和共鸣。同时呢,要让他知道哪些事情是不能违背的,这样他才能够放开胆子去做,而在做的过程中也更有主动性,他可以形成自己完成一件事情的方法和节奏。于是,一个人的自信心就在这种方式下,点点滴滴地培养了起来。
接下来呢,我会跟大家去谈一谈什么叫高质量的陪伴和在场。家长们都非常的对陪伴这种方式感兴趣哈,所以我们说什么叫高质量的陪伴呢?并不是说家长在时间和空间上陪着孩子,而是说我们在情感上能够跟孩子保持一个共鸣。对于很多家长来说,误以为只要呆在孩子的身边就是陪伴了,而忽略了跟他们的互动和交流。无效的陪伴呢,其实啊,是危害孩子心理健康的,这会使得孩子们渐渐远离父母,也会对自己失去信心,反而会变得更加粘人。久而久之呢,性格也会变得逐渐的孤僻,易怒暴躁,缺乏自信心和安全感。
而高质量的陪伴是说啊,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候,当孩子需要协助或者给我们信号的时候,我们可以看见,可以回应和给予反馈。那么有家长会问了,究竟应该怎么做才能去提高这种陪伴的质量呢?在这里呀,我们会有几个小小的建议。比如说陪伴孩子的时候,放下手机和手头的工作,专心致志地与孩子们在一起;做什么都可以,但是要有互动和感情的交流,比如说吧,玩亲子游戏,或者共同完成一个手工或者聊天儿;也可以问问孩子这两天在幼儿园或者在学校发生的事情,分享一些近期觉得有趣的事情等等。
其次呢,提高家长的敏感性,共情和倾听的能力,去觉察孩子和觉察自己也是非常重要的。自我觉察能力强的家长能够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看到自己对孩子的影响,从而有效的避免自身的问题,带来孩子的影响问题。否则会耽误孩子心理任务的完成。比如说刚刚孩子或者在家里有情绪问题产生的时候,可以先停下来看一看,这种焦虑或者这个问题,跟我们自身有关吗?或者跟我们的原生家庭有关系吗?跟我们的所处社会有关吗?是什么让我有这样的情绪行为呢?它可以提醒我们去看到自己的这个部分去进行自我调整。
日常生活中呢,我们还可以做一些事情来提高自己的敏感性,以及培养跟孩子共同在一起的时候对孩子的感知能力。比如说可以练习着说出孩子当下的感受和自己当下的感受;比如说买一本笔记本,作为孩子的成长纪念册,记录下和孩子共度的快乐时光,你也记录下当天和孩子发生的冲突,然后去看一看位于冲突时的自己是怎么样的,孩子是怎么样的,更好的去觉察。希望能伴随着孩子的成长,我们的父母也一同在成长,看到孩子的需要,而不是我们觉得他需要的。
当然哈,我们说给到孩子无条件的关爱、或者给予孩子协助,并不是说什么都替孩子做。比如说孩子在玩游戏;或者有的时候遇到困难了。家长有的时候会说这么简单的事情,来,妈妈替你做,你看妈妈这么快就做好了,你记住了吗?以后就这样。孩子会觉得:哦,天哪!这件事这么简单,可是我却做不好。反而会引起信心的失措,或者是说失去成长的机会,会引发自己自卑的感觉。所以啊,在孩子无法解决问题的时候,我们可以协助他,给一些时间和空间,一起去完成这个探索的时光,而不是去代替他完成所谓的困难。
接下来呢,我们会简单的谈一谈,跟孩子沟通或者走进孩子的时候,我们有的时候会认为沟通只是跟孩子谈话,其实啊,沟通是所有的感官去捕捉孩子的信息。比如说我们的身体语言,我们的眼神、面部表情、语音语调等,并且尝试着让这些通道慢慢地流动起来。其实小婴儿在母婴关系很小的时候哈,就会用这种目光去寻求妈妈的目光,所以延续到长大之后呢,这种积极关注的目光接触,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亲子间的目光去回应喜怒哀乐,是婴儿以及慢慢长大的孩子们体会自己的接纳和被关注,获得安全感。
通过多种方式去感受孩子,同时呢,我们也要跟随到孩子的节奏。试想一下哈,面对可爱的小婴儿、小动物的时候,我们常常不由自主地改用温柔的口吻,开始放慢节奏。有的时候去把我拉着你成长,变成我跟随你成长。这个时候呢,就会慢慢的打开孩子的情绪的大门,也会打开孩子的敞开的这个怀抱。欲速则不达。所以啊,我们常说,孩子的成长其实是需要等待的,不用强求他去做出违反天性的改变,也不用催促他去完成起码原本可以慢慢完成的事情,而是抱着向他学习的心。比如说,哇!原来宝宝你懂得这么多!
慢慢的去陪伴他,相信和引导他。让这种自然的力量逐步的升华和成长,而不是拔苗助长。当然,还有另外一种心理成长和心理创伤改变的通道,就是在咨询室里的通道了。沙盘游戏呢,是我们涉及到了多个身体系统,包括我们的躯体的感觉、触觉、视觉,包括我们孩子的各个感官统合起来的,一种在玩耍中,去疗愈心理的这样的一种方式哈。这个我就不多说了,因为在这张PPT上呢,我会把一些专业性的术语写在上面,大家可以去慢慢的看一下这个方面~沙盘游戏呢。其实是说,当我们是成人的时候呢,会常常忘了孩子的玩耍,可是孩子呢,特别是12岁之前的孩子,他是在一个无意识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呢,他会通过游戏、会通过意象、会通过梦、会通过很多身体的表达。
会通过很多的去玩啥性质的,或者肢体性质的表达,去慢慢的达到改善心理的这个建设的效果。所以一个人的成长和改变的原因只有一个,就是体验新的客体关系,体验一段成长。我们在咨询室所做的这个部分,其实哈,就像我们内心的一部分盘子碎掉了,然后我们慢慢的发现有一个机会可以去整理凌乱的柜子,和整理享用放进去的新盘子,赶紧将破碎和重建的心呢,慢慢的去重新堆在这个柜子里。最好的情况就是能够有人陪我们共同的去走过这段艰难的路,一段成长的路哈。比如说在我们的沙盘游戏室里无论个体的或者团体的成长,都是在进行一个个的个体的成长。
最后呢,我会来说一说我们心灵的另外一个世界~直达心灵世界的童话。在很多成年人看来啊,童话只是孩子的读物,成年之后呢,也就没有耐性和兴趣,再去读一本童话书了。尽管大人们经常会用童话故事来教育孩子,而讲故事的大人自己也未必真正了解童话的背后隐藏着的深刻的、复杂的东西。其实啊,童话在心理层面是一个遭遇原型的过程。这是什么意思呢?也就是说存在于我们每一个个体心灵当中的,在我们每一个成人的成长经历中,都要遭遇的有很多心里的原型,或者就像人体的DNA一样的那个原始的因子,它不能被语言所表达,那么他会常常通过我们的梦、幻想或者童话,或者我们的身心症状去表达出来。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也是一个非常大的心理困境。而童话呢,恰恰在这个时候帮助我们的孩子直达心灵内在的层面,帮助他们非常直白的去表达了心里内在最直接的感受,最直接的问题和最直接的转化途径。
因为时间问题呢,那今天的微课的内容,我们就先到这里结束了。
——国家二级咨询师邵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