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生命如何连结广阔世界

今天中午,我在一个地方吃饭。对面坐着一个小学生。他见我的饭满满一碗,又见我身体比较瘦,可能考虑我吃不了那么多,便对我说:叔叔,不能浪费粮食。

我对这个胖胖的小男孩说:放心吧,我不会的。他又接着说:你要是浪费粮食的话,小女孩就要被老鹰吃了。

我思索了一下​,大概知道了他在说什么。他说的应该是那幅举世皆知的摄影作品:《秃鹫与小孩》。摄影师拍到一个正在爬向食品发放中心的小女孩,还有一只正在对小女孩虎视眈眈的秃鹫……​


那一刻,我的感觉是:我的生命再次成为了一块导体,接入了这个世界的电路之中。我已经做绝缘体好久了,重新意识到自己是一块导体,恍如隔世。

孩子们的个体活动,能如此顺畅、毫不违和地与天地宇宙联系联系起来。那个和我说话的小男孩,他大概在每次吃饭时,都会想到世界上那些忍饥挨饿的儿童吧。他的每一次节约粮食,对他来说都是有意义的。​当然,这样的淳朴感情之后,可能蒙着一块知识的铁幕。但孩子们广阔的心思,却一样感人。

反观我们成人,我们的活动大多都是缺失意义的,我们不会意识到一个更广阔的世界的存在。我们的眼睛常常会被锁在几十平方厘米的手机和钞票上​,几百平方厘米的屏幕上,几十平方米的房子上……是啊,这就是我们成人,大多数时候浑浑噩噩,穷忙瞎忙。

有的人在别人提到他曾经的梦想时,会显得特别不好意思,甚至觉得他的梦想是见不得人的。年少时的梦想,之所以可贵,乃在于它反映了我们想要连结这个世界的迫切愿望。那就难怪有人会在别人提及其梦想时会局促不安了:他一心只想过自己的小日子,不想分了心神,不想乱了分寸。

我想起了两篇小学的语文课文:《小蝌蚪找妈妈》和《坐井观天》。小蝌蚪的目标是笃定的,但它在做自己事情的同时,也一样与这个世界产生了丰富的联系。坐井观天的青蛙也是很快乐的,满足于自己的小小世界,忘记了外面广阔的世界与天空。

从“小蝌蚪”到“青蛙”,这样的成长轨迹在一代又一代人的身上上演。从孩童到成人,多少人忘记了外面的广阔世界​,从一个个导体活成了绝缘体:邻里之间,互不认识;血亲骨肉,形同陌路……

但是,事情也是可以改变的。不要悲观,你就会从“青蛙”回到“小蝌蚪”。

个体生命的光辉可以烛照​整个世界。我们应该意识到自己生命的意义,重新将其连结到这个广阔的世界。正如鲁迅所言: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和我有关。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