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总结

听完这本书以后,我也一直在想,我给予孩子的是“无条件的爱”吗?如果不是,又属于那种类型?首先我们看一下,生活中常见的教育误区:

1.控制型父母:

父母表现:当孩子遇到问题,他们一般会用数字说话,我给你数三个数,三,二,一,这样的场景在生活中太常见了,父母享用的是权利,根本不考虑孩子的感受

给孩子造成的影响:多数表现懦弱,没自信,要么就是将来也属于强制型孩子

2.放任型父母

父母表现:孩子做什么都不太管,小的时候,哭就随他哭,大了,做什么都不太操心

孩子的影响:长大极度缺乏团队归属感,对某种事物会形成依赖感:例如,吸毒,网瘾等

3.贿赂型父母:

父母表现:你要是考100分,我就给你买玩具,去旅游,你要是听话,我就给你买糖吃,这种情况更是多见

孩子的影响:长大后对做任何事情都没有发至内心的动力,他做什么都是建立在外在的确认基础上的,所以,长期会感觉生活没意义,容易抑郁

4.忽视,低估,否定孩子的感受

父母表现:孩子饿了,你会说不是刚吃了饭吗,怎么会饿?孩子摔了,你会说,男子汉大丈夫,不怕疼,孩子明明不高兴,掉泪,你说有什么好哭的,类似的场景多的很

孩子的影响:长大后,他不能去体会别人的感受,也不会替别人着想

5.以消极后果作为惩罚

a.直接后果是:如果规定时间吃饭,孩子没有吃,那他饿着,只能饿着,因为你要为你的行为承担后果

b.消极后果是:你不好好吃饭,就不能看电视,这俩件事情之间没有逻辑关系

孩子的影响:长大后善于撒谎

6.体罚

父母表现:体罚不是不对,但是往往体罚的时候,父母的情绪都是失控的,你给孩子呈现出来的感觉是一种恐怖,那种亲子之间的安全屏障就摧毁了

其实,这几种错误的教育方式,在我们生活中比比皆是,如果我们真的不去学习的话,这种错误会持续下去,那么会给多少孩子带来不好的后果,想想真的挺难过的,那这本书的核心又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教育工具“情感引导”,通过这种方式,让孩子从小学会大量的情感类词汇,例如,分享,快乐,开心,耐心,等待,坚持等等,这样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能很好的去沟通,去体会自己和他人的感受

情感引导的步骤:

1.埋下种子:告诉孩子什么是对的,具体怎么去做

2.观察和判断孩子的状态:接下来看孩子心情,如果他生气,不开心,闹脾气了,我们要蹲下来倾听,问他的感受,与他感同身受,这样他会觉得你有同理心,他的情绪也会缓和

3.引导:问他怎么做可以解决

4.回应:在他做的对的时候给予肯定,表扬,反馈,教会他这么做叫什么

对于长期受到情感引导的孩子来说,他们得到的爱是无条件的,父母就是他们的保护伞,他们可以错,可以冒险,可以挑战,因为无论结果怎样,他们都知道,父母是自己最坚强的后盾,他们会懂得,做每一件事都是有乐趣而言的,事情本身就是最大的奖励,希望我们父母都可以在学习中体会快乐……

从这本书里,我学到了正确的教育方式,也知道了自己平时错在哪里,学习~改进~践行,希望在教育这条路上越来越好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