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言读论语,八佾第三(8):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①,美目盼兮②,素以为绚兮③'。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④!始可与言《诗》已矣。


【注释】

①倩:笑容美好。

②盼:眼睛黑白分明。

③绚(xuàn):有文采。

这三句诗前两句见《诗·卫风·硕人》,第三句可能是逸诗。

逸诗:今传的《诗经》并非足本,而今本《诗经》305篇以外的,前人称之为“逸诗”。

④起:阐明。

【翻译】

子夏问道:“‘轻盈的笑脸多美呀,黑白分明的眼睛多媚呀,好像在洁白的质地上画着美丽的图案呀。’这几句诗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先有白色底子,然后在上面画画。”子夏说:“这么说礼仪是在有了仁德之心之后才产生的了?”孔子说:“能够发挥我的思想的是卜商啊!可以开始和你谈论《诗经》了。”

【解读】

子夏问诗,认为丽质天生的美女,不必多作装饰,只要穿上素色衣服就很吸引人了,其本意在于礼仪形式之华美,而孔子的回答在于礼仪之实,即内容之美。子夏理明辞达,领悟力很高,马上受到启发,因论诗而知学。孺子可教,于是孔子赞扬子夏从“绘事后素”中体会到“礼后乎”,就是用绘画作比喻来说明仁和礼的关系。他认为,外表的礼节仪式同内心的真实情感应是统一的,如同绘画一样,质地不洁白,不会画出丰富多彩的图案。

【链接】

卜商

卜商(公元前507年—前400年),姒姓,卜氏,名商,字子夏,南阳郡温邑(今河南温县黄庄镇卜杨门村)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名列“孔门七十二贤”和“孔门十哲”之一,尊称“卜子”。

子夏个性阴郁勇武,好与贤己者处,求学于孔子,以“文学”著称。曾任莒父县令,提出“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的思想,主张“做官取信于民,然后才能使民效劳”。孔子去世后,面对孔门丧乱,子夏前往魏国教学育人,收取李悝、吴起为弟子,被魏文侯尊为师傅。子夏不像颜回、曾参一样严守孔子之道,而是一位颇有经世倾向的思想家。他不再关注“克己复礼”,而是与时俱进的当世之政,提出一套延展儒家正统政治观点的政治及历史理论。


团跑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