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流》书评:做自得其乐的自己

最近是否经常被娱乐圈、社会新闻卷走你的注意力:

鹿晗女朋友一曝光,就开始去微博围观;

三色事件被报道,就火急火燎进行评论;

当你看的入神时,其实,你的注意力已被转移。

是不是忘记当时你想做什么了?一晃时间过去了1小时,工作学习还在那,怎么办?

看到这里,或许你会猜到我这篇文章是来讨论如何提升专注力的?

不然,我想聊聊心流

我个人就掉过上面的坑,而且数不清。

书桌前正在针扎地看《新概念英语4》,遇到不懂的单词,然后翻开手机查阅,这时候查完了,不自觉点开了微信,看看各个群里发生了什么,好了,还没完,既然看了,顺便也看看公众号有什么更新吧。点开了几篇文章,囫囵吞枣地扫了一遍,然后才意识到,原本我只是想查个单词的。

这是后开始懊悔、内疚、挫败、沮丧。

时间花去了,任务没完成!

《心流》这本书提到了内在秩序的问题,就是内心的意图和外界资讯有了冲突,开篇和以上自身的例子就是很好的说明,注意力被消耗到错误的方向,无法实现原定的目的。

作者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还引入了一个名词叫“精神熵(Psychic Entropy)”,熵是物理学的一个名词,可以理解为一个事物的无序和混乱程度,比如房间在不收拾的情况下越来越乱,这种乱的程度可以理解为熵非常高。

而内心自我的混乱,就比作成了“精神熵”,

所以越看八卦、越看没有完成既定的任务和目标,内心精神熵就越高。

当然熵是可以降低的,称为“反熵”。作者在书中讲我们而最理想的体验则为——最优体验,也就是作者成为的心流。

请感受这样的画面:

一个人玩王者荣耀,在打斗的过程中,不知不觉中过了1小时,然而感觉自己才玩了一会;

李世石在与AphaGO对弈时,被成为“石佛”的他,全程专注,进入了忘我的状态;

小时候画画,完全沉浸在当中,全神贯注,完全忽略了周围发生了什么。

可见,想要工作高效、生活快乐,我们必须要有心流!而作者更把他拉到了人生的意义层面,把心流当作了一种生活方式。

那什么人更容易获得心流呢?或许从以上的例子可以总结到

1、有合适挑战;

2、有明确目标和反馈;

3、全神贯注;

4、掌控自如;

说得容易,进入较难,或许会问

1、读书对我来说很难,我就是读不进,怎么可能全神贯注;

2、跑步对我来也不是心流,根本没挑战;

3、上课怎么会有心流,只有昏昏欲睡的感觉;

当然,不是每一个人都这么容易进入心流,但是并非也没有办法

作者提到自得其乐性格更容易进入心流状态

何为自得其乐,就是一个人善于

1、建立自我的内在动机

2、重建自我的意义感

3、挑战难度和技巧;

4、寻找乐趣

从以上的例子来说明,

1、读书很难,那问问自己,内在的动机是什么,对自己来说有什么意义,拿我自己来说,读书是我工作以外学习的必要途径,我的内在动机是读书让我更好地成长,而成长就是我的意义;

2、跑步没有难度,你增加了吗,每次多100米,看看半年后自己会有什么成果;跑步太无聊,换个地方呗,换条路线,找人一起跑,加入跑步的组织等,听着歌跑也可以,一个人总会有办法让物料的事变得有趣的;

3、上课昏昏欲睡,是你对上课的意义还没有找到,不如玩个游戏,老师说一句,你心里复述一句,看看能否坚持一节课,把这个当作一个游戏,看看最终能否战胜boss。

遇到不爽,遇到困难,千万不要认为我不行,而是你没有去尝试,就如查理芒格所说“把每次的不幸都当做机会”。

人嘛,总要有点善意的“自我欺骗”,对了,现在我也在给自己构建意义感

所以,就如作者在本书最后说

“进化掌握在我们手中”!

真愉快,读这本书时,也感觉到了心流。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