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的情感和道德观——笔记

1. 群体是用形象来思维的

2. 群体观察能力的缺失

3. 妇孺言论不可轻信

一、打动群体的东西

可以肯定地说,夸大其词、言之凿凿、不断重复、绝对不与说理的方式证明任何事情——这些都是公众集会上的演说家惯用的论说技巧,也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打动群体的手段。

群体易于爆发狂暴而极端的感情,也是容易为狂暴而极端的感情所打动。

我们常说,一个民族会有自己的民族性格,却很少有人真正理解民族性格的含义,它其实是指支配人们感情和思想的基本的种族观念。

二、群体渴望强权

群体从来都不会听命于温和的人,而只向严厉欺压他们的暴君低头。

三、群体的保守本能

群体常常呼唤变革,但那只是表面现象而已。

这种反叛、破坏以及杀戮的行为总是十分短暂的。

他们极端情绪化的感情来得快,去得也快,这就是他们在刺激因素的影响下如狂飙席卷,但最终仍要回归安宁,回归到初始的生活状态中的原因。

因此,只要对它们撒手不管,它们很快就会对混乱感到厌倦,本能地变成奴才。

四、群体的道德

甚至在某些时候,群体也会表现出极崇高的献身、牺牲和不计名利的举动。

五、群体的道德净化作用

群体对于个人,存在绝对的道德净化作用,尽管这种个人的道德净化叠加起来,很可能意味着全社会灾难性的后果。

假如我们把不计名利、绝对服从、勇于献身真实或虚假的理想算成美德,那么毫无疑问,群体必定是最具备这种美德的人。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