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心灵》这本书已经置于书架上大概三年之久,闲来就翻阅一下,因为里面的篇章都相对独立一些,可以根据需求任选一个章节进行阅读,挑着阅读也不影响效果。今年,再次拿起这本书,利用几个晚上通读了一遍,读到了熟悉,也读到了陌生,并随着自己所处环境的不同又有了一些新的认识。所以,一本好书,值得反复阅读,也值得珍藏。
一直以来,我认为这是一本偏理论的书籍,总是人为地打上一个“晦涩难懂”的标签,看过之后才发现并不是这样,很多语言是朴实无华的,在每一个章节和段落,都可以迅速地打入你的内心。对于不研究心理学的人来说,可以忽略什么是“NLP”,只要认真揣摩打动你的段落或语句即可。这本书既是专业的,又是通俗的,说它专业是因为涉及了NLP的基础理论,说它通俗是因为我们可以在没有心理学知识的情况下读懂它。
书中曾提出12条前提假设:没有两个人是一样的;一个人不能控制另外一个人;有效用比有道理更重要;只有感官经验塑造出来的世界,没有绝对的真实世;、重复旧的做法,只会得到旧的结果;凡事必有至少三个解决方法;每一个人都选择给自己最佳利益的行为;每个人都已经具备使自己成功快乐的资源;在任何一个系统里,最灵活的部分便是最能影响大局的部分;没有挫败,只有回应信息;动机和情绪总不会错,只是行为没有效果而已。有一天,我把这12句许认真地摘抄在了读书笔记上,从字面上看,读来并不难懂,感觉都是大实话,但是放在日常生活中,让这12句话来过滤一下生活,过滤一下自己的思维模式,发现这平凡的大实话中却隐藏了很多未被挖掘的潜能量,要想将这12句话领悟透彻也非易事,试想一下,透过文字的背后,我们得需要多少努力才能够驾驭得了这廖廖的几句?
其中有一章讲的是“自我价值”,结合我们正在开展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其内涵与意义是可以互通的。作者提出了“我是谁”和“我的人生是怎样的”两个问题,看看现实中的自己,落脚到工作中便是我在哪个岗位需要履行什么样的职责,落脚到生活中便是我在家庭中的角色是什么,我应该如何尽到各种角色的义务,分析至此,便觉得高大上的“NLP”不再悬空,而就是自己眼前的事,甚至与我们的“中国梦”也是一脉相承的。
作者李中莹老师提及了三个提升自我价值的措施:一是“言出必行、言出必准”;二是“有所必为、有所不为”;三是“接受自己、确定自己”。读着容易做起来难,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工作中,反思一下都存在着多种“惰性”思维在里面,有时是思想上的惰性,有时是行动上的惰性。关键点是我们能否有勇气剖析自己惰性的源头,把内心曾经负面的能量翻出来摒弃掉,把阳光向上的正能量填补进去。当能够从一件事中顿悟,那么这就是一步可喜的成长,也就是“重塑心灵”的开端。
书中很多语言都非常地浓缩,点到为止。很多语言也非常犀利,每每读到,好像一下子被人看穿了心事,刹那间还会让自己难为情。读得次数多了,我便悟到,应该正确面对自己人生中的不完美,正确对待自己人性中的缺点与不足,学会“面对、接受、放下”,让自己成为一个内心强大的人,让自己成为一个善良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