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锁志老师为我们将了一个故事,就是一个人他认为自己的儿子不会读书,将来必定没有大的出息了。于是他就出家啦。没想到若干年之后,当他再回故乡时,却发现家里张灯结彩、门庭若市。一问才知道是他那个被他不看好的儿子,居然考上了状元!于是他提笔写上几句感悟,这末两句便是“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做牛马”。这句话含义应该比较深的。首先第一点,孩子因为他们的众因有他的果报,我们做父母的不要去担心那个果。很多人的果报是大大超出我们的期许的,或比我们期许的好很多,或差很多。第二呢,孩子除了有他的别业之外,还有和我们的共业,我们如果能在一个更大纬度上积善积德,那么遵照“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的规律,可以为孩子提供增上缘。第三,做牛做马就是我们做出牺牲 而让孩子安享我们的劳动成果。这会减弱孩子自身种善因的机会。孩子自己将来能收获的果报必定极少!第四,作为父母,我们也有我们的人生使命,我们也是自己父母的孩子。我们不能忽视了自己的本分,不种自己的善因。为儿孙做牛马,其实也是一种自我放弃,是一种对自己父母的不孝。
从故事反观自己,这才是有意义的。作为母亲,我虽然在很多具体的家务上不懂如何指导孩子,但因为我在宏观意识上对孩子是信任的。因此儿子从小有很多不同年龄冒出来的“远大理想”都能得到我的认可。比如四岁跳入池塘,是说要当跳水冠军;比如十岁说要通过玩键盘,让手指更灵活,长大要当医院院长;又比如从未当过班干部的他,到大学要竞选班长……我都不会给予他任何的怀疑和打击。去同学家偶尔晚归,我也不会特别担忧他。这些都是因为我对他抱持一种信任,我相信他会自己努力去圆梦,也能在失败后自己擦干泪水。
于我自己而言,人生已过大半,父母已年迈!我自觉要更多地做好自己的本分。学习就是一个明理加实修的过程。自从走进公约,而今又走入修身营,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观照自己,还有很多的坏习惯需要改变。最大的一个坏习惯就是吃好饭还想再吃一些甜食。这一点,我已经坚持不吃持续三天了。相信我可以做到改变习惯,从改变一个习惯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