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症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也不是一天两天可以战胜的。了解拖延症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才能针对性的找出解决办法。本文分享的是关于拖延者利用拖延来调节与他人的亲疏关系。
理论来源:《拖延心理学》,分为2种亲密型和疏离型。
《拖延心理学》亲密型:拖过拖延,向对方寻求帮助,希望有一个人能在最紧急的关头,跳出来,帮助你。亦或者维持旧日的关系和感觉,让拖延帮你维持过去的感觉。
书中有一个例子说的很好,大致意思是一个女性,叫做吉,家里对她的人际交往管的很严。在离开父母独自上大学时,吉什么事都得她自己来,她感觉自己没有办法独立行动,但是又羞于向他人求助,她的孤立无援导致了她的拖延,以及事情更糟糕。这个例子让我想到了言情小说的一个老梗,在女主最孤立无援做困难的时候,男主天神下凡般地救助了她,从此女主对男主一见倾心,认为他就是她的天神,是上天派来帮助她的。这个老梗随处可见,从《灰姑娘》到《新月格格》,再到起点,晋江的小言情都有出现,但又是喜闻乐见的,人们对于这样的情节并不讨厌,大概在内心深处,也希望有这么一个人在自己最痛苦的时候能来帮助我走出困境。
人们会对于离开旧的公司,离开以前的恋人犹豫不决,用拖延来代替选择。明明知道,这些关系已经不能提供当初的保护,支持,陪伴作用了,为了维护这段关系,他们减少了自我实现的机会,对分离和疏远的恐惧阻碍了他们去采取对自己最有力的行为。他们始终对一个人的生活没有信心。
疏离型:害怕太过亲近会被人侵占私人空间;害怕重蹈覆辙,避免卷入麻烦当中;害怕自己在亲密关系中会突然爆发另一个性格☞自己的阴暗面,连自己都害怕去想,不敢面对;他们也渴望爱,但是更加怕得到后的失去,所以用拖延的方法让自己回避内心的渴望,不去做出选择。
害怕与人太过接近会被得寸进尺地挤压自己的生存空间。尽管会觉得孤独,但还是愿意待在熟悉的环境,不愿意改变,想象自己过着没有私人空间的悲惨生活,没有一点点自由。害怕自己的阴暗一面被别人发现,不被人接受,其实,这个阴暗面究竟是什么,谁也不知道?也许,并不是害怕别人知道自己的阴暗面,而是自己无法面对自己的阴暗面。害怕得到之后再失去巨大的落差感,觉得自己不能接受,不能承受这样的痛苦,所以宁愿一开始就得不到。——这些,都可以利用拖延来办到,也是这一种心理造成了拖延这一种行为。无法面对自己,无法面对想象中的结果,用拖延来回避。拖延真是一件好用的东西,能够保护自己的心情、情绪。
上一段是作者的真实感受。
无论是在人际关系上保持疏离还是保持亲密,都在利用拖延达到他们的目的,不用去面对真正的即时的人际关系。拖延既保护了你,也阻碍了你,可以将处理人际关系的边界和亲密关系看做是一次心灵的成长。我是疏离型,你呢?
这两种心理归根到底都有一种害怕改变的意味,他们不是不知道改变的方向和结果是好的。但是他们往往思考着最坏的那一种结果,不到万无一失不敢出手;又或者,变化太过剧烈,拖延者觉得自己无法立即承受这样一种剧烈的变化,就用拖延来回避。
但这一切都只是想象中的,战胜拖延很难很难,先了解,再去做,失败了,回头看看总结,再继续做。最难最难的就是了解自己和开始着手改变。作者已经开始改变拖延,没有那么难真的,一切困难都没有我想象中那种那么难,不要再自己吓自己了,从一点点小的改变开始。不要再回避了,失败重新来过便是。
现状无法立刻摆脱,习惯无法立即养成。我会分享更多的战拖经验,慢慢的战拖之路上面有我陪你一起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