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朋友们大家好!我是王琳,那先解释一下,我今天演讲主题的题目—《所在.江湖.博物馆》。“所在”是引用《离骚》中“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的一句诗词。“众芳之所在”,就是琳琅满目的意思,对应我的名字。这个“所在”是我心所向往的归处。那是什么呢?“所在”,既指某一特定之处,也可以指任何一处。我心中住着另一片江湖,就是游走“博物馆”。这个“所在”其实也是似隐而实存的“众芳”。博物馆的琳琅也正与“众芳”相对应,那又是我渴望与之相望的江湖。所以这些年,从一个单纯的旅游爱好者,所到之处游山玩水变成了游走于各地的博物馆,成为一个“准博物馆爱好者”,每到一处,博物馆变成了必打卡之地。
清水老师把这个主题抛出来的时候,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找了一个笔和纸把这么多年打卡过的博物馆列了个清单,生怕遗漏掉!这些年参观了大大小小三十多处博物馆,因地域不同,规模不同,风格不同,印象不同。有一种心理:必定是行走,怕某处成为记忆中的过客。
美国盲人作家海伦.凯勒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书中写道:如果拥有三天光明,她会选择一天去博物馆。“这一天,我将向过去和现在的世界匆忙瞥一眼,我想看看人类进步的奇观,那变幻无穷的万古千年,这么多的年代,怎么能被压缩成一天呢,当然是通过博物馆。”
从一个行走的“小白”走马观花地参观,到置身于一座座百科全书式的博物馆,体验人类的智慧与文明。如果说“考古是文明的第一现场”,那么博物馆是进入文明“第二现场”,从挖掘转向了收藏、展示,那是我们都想一饱眼福的“江湖”。他就在我们身边,可是真正想去深入了解、探索,他对我们的意义何在呢?
每次当我置身在一个那样的空间中,我就不愿挪步。每次去看都是几个小时。真的,在现实生活中,没有比博物馆更包罗万象的事物了。他既有看不完的艺术、学不完的历史,也让人有透不过气的感觉,令人窒息的宁静!以及超级大的信息量。“众芳之所在”全在这本“立体可视的书中”就这一点就会令人着迷。
所以,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养成了一个习惯。通常,我到一个城市会去看博物馆,而一个城市的博物馆代表了这个城市的人民对自己文化的思考,有些博物馆甚至承载了世界文明的发展史。而透过这个“江湖”也连结了过去、现在和未来。
不管他是什么级别的,不管他的作品是不是热门,他们都能吸引到,我只要站在他们面前就想去做一个安静、深度的交流。那种深刻的,哪怕只持续3分钟,也很难能可贵。
这种体验迅速打开了我所有的感官。一种感官的亲密探索,就想一下坠入爱河的感觉。一个小小的昏暗空间里,只有一束光从墙上透过玻璃窗射过来照在那个展品上。那一刻,有一种来自时间深处涉及万物,涉及整个人类的东西。在一瞬间对我讲述:这就是美!
“每一道伤痕,即是光照近的地方!”尽管,每件展品中经过历史的风年,有些残缺不全,而恰恰透过我们聚焦他们身上的目光,使之更完整、更散发光芒。
所以,这让我想到今年的第44个国际博物馆日,我除了参观过韩国济州岛上各式的博物馆,其他国家的博物馆还不曾去过。但我对这个日子甚是欢喜,我经常心中窃喜:国际博物馆日究竟庆祝什么?我们真的懂吗?
自国际博物馆理事会(ICOM)1977年将5月18日这个日子创立为国际博物馆日以来,为了吸引大众对博物馆事业的了解、参与、关注,每年都会为此确定一个主题。
今年的主题是:致力于平等的博物馆的多元和包容,主题关注探索、发挥的社会作用。博物馆努力为造福社会,致力于成为促进人类和谐共处的重要场所。
他们是历史性的场域,他让我们认识那些曾经遗留下来的影响和正在发生的事情,他与我们的生活产生紧密的联系。这让我想到我曾经参观过的,那些博物馆的名字,那些展品的模样,触及我的心灵的瞬间,令人久久难以忘怀。他们或宏大、或细腻、或安静、或像与我喃喃倾诉着什么......
他时刻印在我“所在”的各个角落,是我可以触碰的“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