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天下之大本也。” 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任务,而教育在其中扮演着极为关键的角色。强化教育对科技和人才的支撑作用,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是助推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
全面育才,筑牢振兴根基。“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乡村振兴人才储备的核心要求。在乡村教育中,不能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体育活动,强健学生体魄,为其未来投身乡村建设提供坚实的身体基础;组织美育课程与实践,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与创造能力,助力乡村文化艺术的传承与创新;强化劳动教育,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农业生产技能、培养艰苦奋斗精神,使他们真正成为懂农业、爱农村的新时代人才,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
德育贯穿,厚植振兴底蕴。“德不孤,必有邻。” 聚焦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把德育贯穿于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全过程,是乡村教育的重要使命。德育不仅能塑造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更能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与乡土情怀。在智育中融入道德思考,引导学生运用知识造福乡村;体育竞赛中强调团队协作与公平竞争的品德;美育熏陶里传递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劳动实践中培育勤劳奉献的精神。如此,培养出的人才方能在乡村振兴中秉持高尚品德,凝聚起乡村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
思政同行,引领振兴方向。“欲事立,须是心立。” 坚持思政课建设和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对于乡村教育意义重大。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通过系统传授党的创新理论,让乡村学生深刻理解国家发展战略与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坚定理想信念。同时,在各类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使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有机统一。从乡村历史文化到农业科学知识,都能成为思政教育的载体,引导学生将个人成长与乡村振兴紧密相连,为乡村发展提供坚定的思想引领与方向指引。
教育兴则乡村兴,人才强则乡村强。通过全面培养人才、强化德育渗透、推进思政教育,充分发挥教育对科技和人才的支撑作用,定能开创乡村振兴人才辈出、蓬勃发展的新局面,让乡村在新时代焕发出无限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