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背景:北师大版语文教材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有《武松打虎》《隆中对》《三顾茅庐》《出师表》等几篇文章。为了给孩子们足够的背诵时间,先从《出师表》学起,然后学《隆中对》。两篇文言文占用了一周的课时。九下的学习时间紧,学习任务重。好文章又多,不学可惜;单篇学习又太浪费时间。我琢磨着把《武松》和《三顾》整合到一课时完成。昨晚睡前想了想,敲定方案,今天上午第三节实施。自觉效果良好,实录如下:
一、明确学习任务,浏览课文
师:《水浒传》中妇孺皆知的篇目当属《武松打虎》,《三国演义》中脍炙人口的首推《三顾茅庐》。今天我们把这两篇经典中的经典放在一起学习。请大家快速浏览两文。生:(课前学生已读过文章)浏览课文
二、记一点常识
师:请介绍一下两部名著的相关常识,看哪位同学说的更准确更全面。
生1:《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白话小说。作者施耐庵,元末明初小说家。
生2:作者应该还有罗贯中。
生3:《三国演义》作者是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小说描述了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到三国鼎立的恢宏历史场景。
师:三位同学精简介绍了作家作品。请大家识记。
三、换一个题目
师:“武松打虎”这个题目,把故事的主要内容概括得简明准确。你能不能把《三顾茅庐》的题目也换成这样特点的?
生1:刘备诣亮
生2:备三寻亮
生3:孔明得主
生4:玄德求孔明
师:大家评价一下哪个更好。
生5:第一个好,有文言味,与文章风格相同。
师:两位同学考虑了语言风格。
生6:第三个好,从诸葛亮的角度拟题,突出了亮的才能。
生7:第四个好。兼顾了两个人物,还用了人物的表字。能概括故事主要内容。
师:大家的想法都有道理。我个人比较赞同第四个。题目要通俗、醒豁,不能让人费解。其实,“三顾茅庐”作题目很好(学生大笑)好在哪里呢,它突出了“三”,就凸显了人物形象,我们可从题目中粗略得知刘备之诚恳与诸葛亮之才能超群。那么,同学们能不能把“武松打虎”也换成一个能显现人物形象的题目呢?
生1:行者除大虫
生2:醉汉除大虫
生3:醉闯景阳冈
生1:我想把刚才说的改成:行者除害
师:大家评判一下,哪一个更好?
生杂曰:行者除害、醉闯景阳冈
师小结:这两个课题都是选入课文时编者加的,原著中的回目是什么呢?请大家课下查阅并抄写在课文标题处。编者添加的题目未必贴切,刚才大家拟的,也很有道理呢。大家看,拟标题时可以概括主要事件,也可以凸显人物品质。
四、赏一些波折
师:“文似看山不喜平”,两文在这一点上有异曲同工之妙。武松打虎之前和刘备见到诸葛亮之前小说家安排了很多波折。请问:这些波折对塑造人物形象有何作用?
生思考。
师:提示一下,你先理清楚有哪些波折,再看看这些波折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品性。
生1:我来说说《三顾茅庐》。刘备见诸葛亮之前,遇见了好几个人。他对每个人都恭敬有加,(具体语句略)可见其对贤能之人的渴求和敬仰。
师:从波折中你读出了刘备的礼贤下士、求贤若渴。
生2:《武松打虎》中花费很多笔墨写武松喝了十八碗酒吃了很多肉(多少斤我没细数)才上景阳冈,我觉得是为了衬托他的英武豪爽。
生3:《武松》中写店家阻挠武松喝酒、劝阻武松上冈、武松看到公文的心理变化等波折,我觉得是烘托了他武艺高强、自负自傲的英雄形象,同时也写出了他跟常人一样有害怕的时候。
师:你的眼光很敏锐,读到了细微处。通过这些波折,我们看到了一个英武勇猛、武艺高强、恃强自傲的英雄,他有真性情,不是被神化、虚化的模型。小说家用高妙的笔法让我们看到一个有血有肉的英雄形象。
师:再来说说《三顾茅庐》吧。
生4:《三》中刘备见到诸葛亮之前,遇见的农夫、诸葛均、黄承彦都在吟诗,这些诗都出自诸葛亮,从而衬托了诸葛亮很有才华。
师:我们来读一读这些诗,“诗言志”,你读出写诗之人怎样的志趣?
生读诗。
生6:从诗中可以看出诸葛亮淡泊名利、自在洒脱的志趣。
生7:从“棋盘”这个比喻可以看出诸葛亮胸有大略,他把纷乱的时局比作一盘游戏的棋。
师:你品读得细腻。大家能不能从这些人物的外貌、言谈方面,来说说写这些波折对表现诸葛亮的作用?
生8:大家看文章对崔州平的外貌描写:“……”,黄承彦“……”,诸葛亮亲朋好友尚且如此俊逸出众,他就更是这样的人了。
师: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你的意思是用了衬托手法。用他们的出众衬托出诸葛亮更为卓然出众。
生9:从他们的语言(具体语句略)中可以看出,司马徽、崔州平都是有远见卓识,又无意功名的人。他们的这些特征在诸葛亮身上也存在。
师:写他二人的见识高远,实为表现诸葛亮的才能卓著。你能结合具体语句来分析,方法很值得大家学习。
师:不但这两个大人物是这样,连看家的小童,言语中也有诸葛亮的风范呢。大家看,当刘备报出一大堆头衔时,小童怎么说?
生齐:我记不得许多名字。
师:你从中读出了什么?
生10:小童对名呀利呀的东西一点不在意。
师:是呀,有其主必有其仆。
五、小结,学一个方法
师:刚才我们又品析了“三顾”中的波折,这些波折把刘备的求贤若渴反复渲染,把诸葛亮的才能出众、淡泊功名层层烘托了出来。从《武松打虎》《三顾茅庐》的整合学习中,我们看到,小说情节中的波折不但能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更凸现了鲜明独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小说的精彩,离不开波澜的设置。分析小说中的波折,是解读人物形象的一个角度和方法。在以后的课内外阅读中,大家不妨采用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