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说,胖乎乎的孩子拿着薯片或者糖果面带微笑大快朵颐,似乎是幸福的场景。然而,为了孩子长远的身心健康,这样的场景还是少一些为佳。
据国务院新闻办2020年12月发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我国成年居民肥胖率超过50%,6至17岁的儿童青少年接近20%,6岁以下儿童达到10%。
《中国儿童肥胖报告》则显示,超重、肥胖儿童发生高血压的风险是正常体重儿童的3.9倍。肥胖儿童成年后发生糖尿病的风险是正常体重儿童的2.7倍。儿童期至成年期持续肥胖的人群发生代谢综合征的风险是体重持续正常人群的9.5倍。
健康的体魄相当于“1”,没有这个“1”,其他追求无从谈起。肥胖已然成为威胁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解决肥胖问题,须更新养育观念
一些家长认为儿童能吃是健康的表现,为了表达对孩子的爱,往往会给孩子提供超过正常需要量的食物。
特别要注意的是,3-6岁是预防孩子肥胖关键“窗口期”,进入学龄前期后的孩子身高和体重的增生长的速度和体重与2岁以前婴儿期相比,会有明显有所下降,体重增速的下降更明显。
这其实是正常的自然生长规律。但不少家长会觉得,原本胖嘟嘟的孩子,变瘦了,是不是缺乏营养了,然后使劲让孩子多吃,从而导致肥胖。
远离肥胖,遵循科学喂养
2-5岁学龄前期是儿童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这一阶段三顿丰富的正餐与两次适量的加餐是学龄前儿童获得全面营养的保障。如果需要添加零食,应该少量,且要选择健康零食。
因此,针对2-5岁学龄前儿童的核心推荐包括:
应做到:1.吃好正餐,适量加餐,少量零食;2.零食优选水果、奶类和坚果;3.零食应新鲜、多样、易消化、营养卫生;4.安静进食零食,谨防呛堵。
应避免:1.高盐、高糖、高脂肪零食;2.含糖饮料;3.睡前零食。
6-12岁学龄儿童饮食模式逐渐从学龄前期的三顿正餐、两次加餐向相对固定的一日三餐过渡,正餐食物摄入量有所增加,但由于饮食间隔时间较长,容易产生饥饿感,且由于学龄前饮食习惯的延续,容易产生零食消费需求。
因此,针对6-12岁学龄儿童的核心推荐包括:
应做到:1.正餐为主,早餐合理,零食少量;2.课间适量加餐,优选水果、奶类和坚果;3.零食新鲜、营养卫生。
应避免:1.高盐、高糖、高脂肪零食;2.含糖饮料,含酒精、含咖啡因饮料;3.睡前零食。
13-17岁青少年正经历着生长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青春期发育阶段。这一时期的青少年对能量和营养素的需要量大,对食物选择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更强,容易产生冲动性食物消费,甚至对某些零食产生依赖。
因此,针对13-17岁青少年的核心推荐包括:
应做到:1.吃好三餐,避免零食替代;2.学习营养知识,合理选择零食,优选水果、奶类、水果和坚果;3.零食新鲜、营养卫生。
应避免:1.高盐、高糖、高脂肪及烟熏油炸零食;2.含糖饮料、饮酒;3.睡前零食。
重视超重、肥胖问题,越早干预越好
儿童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阶段。及时引导其树立健康的饮食观念、培养科学的运动习惯,对于减肥减重,以及未来身心健康、体魄强健,影响至关重要。
巅峰减重自2005年开始举办的“青少年感恩励志减肥夏令营”,便是旨在将正确的饮食与运动方法系统地传授给孩子和家长,通过个性化减肥教育和身体素质提升教育,帮助孩子在减肥的同时,重塑自信,学会尊重与感恩、独立与自律。
对于儿童青少年来说,
减肥也许只是附带的收获,
健康饮食、运动的习惯越快养成,
则受益越早。
END
参考文献:
[人民网]——3-6岁是预防肥胖关键期 你家娃超重了吗?
[光明日报]——防控儿童肥胖须更新养育观念和习惯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儿童青少年零食指南(2018)》
[央视新闻]——“小胖墩”伤心更伤身?六部门发布《儿童青少年肥胖防控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