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还在点蜡烛?

一直都觉得

蜡烛是个有点奇怪的东西

过生日不能少了吹蜡烛的桥段

表白再烂俗也得有它们撑场子

最让我想不明白的是

无论红事白事,不变的是蜡烛都要强势出镜

尤其在天灾人祸过后少不了全民祈福

微博上接力似地呼啦啦点起一串儿小蜡烛

也许真是那冥冥烛火和袅袅白烟

承载了人们向神明祈愿的心意?

可是恕我直言

蜡烛的初心,难道不就是用来照明的吗?

那么在如今这个连停电都会有备用电源的时代

除却那些偶尔特定的仪式和场合

我们为什么还在乐此不疲地点蜡烛?

不要对蜡烛的照明能力寄予厚望,像古装剧里夜半三更还蓬荜生辉绝对是最大的bug。至于烛光餐厅——一切有辅助照明的烛光餐厅都是耍流氓,就得像这种被突然拉了电闸似的黑灯瞎火才是正宗之道。

还记得宋慧乔的“自古以来女人都是逆光才美”吗?或许正是在曳曳烛火下,朦朦暖光中,一切瑕疵都能被体面地藏在昏暗里,只留有眼底呼之欲出的情意,像跳跃闪躲的火苗般跃跃欲试,我们称之为,情调(或者是情趣?)。

啊,怪不得烛光里的妈妈,比以往时候看起来更美一些呐。

有人偏爱这种小心翼翼摇晃着的光影,但我打赌这绝不占沉迷蜡烛理由的大多数。它发亮,因为它在燃烧,另一方面,它在慢条斯理地融化、挥发。

从第一个往蜡烛里添加香氛精油的人开始,人们会更享受从另一个角度来发掘蜡烛的魅力。对比于无火香薰,香薰蜡烛最特别的地方就在于芬芳之气能够召之即来,挥之即去——在你需要的时候点燃它,带着温度的气息像是被赋予了生命。

这里不得不提到仪式感这样东西。

下班到家的时候,沐浴放松的时候,静心读书的时候,缠绵悱恻的时候......不知从何时起,若是没有划着长火柴点燃一罐香薰蜡烛的刹那,这些事情本身携带的意义就会黯然失色。千万不要轻易评判这些人对待朴实的生活却非要矫揉造作,他们只是对细节要求得更多一点、更高一点、更臻于完美一点。

像香薰蜡烛一样,我们会遇见很多不是生活的必需品,却能给生命加载幸福和质量的东西。没有人逼迫我们「多此一举」,而他们选择的也并不是一罐香薰蜡烛,而是一种恪守生活质量的态度

香薰蜡烛如此,严肃阅读如此,健身美容如此,投入于不能即刻产生利益的爱好也是如此。

有人恬不为意,有人却既在意又坚持。其实无所谓谁错谁对,更不是谁的生活将就,而谁的生活更为高级。这只是价值观的投影,和对向往态度的追寻。

想在身不由己的快节奏中放松身心,萦绕于沁人心脾的恬适氛围里。简单吧,只要一盏蜡烛而已。

唯物提示

毕竟是同呼吸共命运的东西

一定要选择质量靠谱的产品

当然好蜡烛不是只有

Jo Malone 和 Diptyque

瞪着你的美女是艺术家Piero Fornasetti的缪斯女神,Fornasetti的香薰蜡烛不仅仅是装饰,更是艺术品。

Acqua Di Pama的香氛蜡烛由全球仅2位的意大利高级工匠精工细作而成,每天只能生产80枚。

Glasshouse的香薰蜡烛所有配方皆是环保素食材料,反对一切动物测试。

Rewined出品的所有蜡烛都用红酒瓶制作,并且用之前酒瓶所装的酒名命名。

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蜡烛制造商——Cire Turdon蜡烛的火光已经在人类文明史中燃烧了400多年了。

温柔的蜡烛,也是一剂精神的猛药呢。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