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人生二十年/文:徐宸灏

题目很狂妄,皆是由复看《声之形》引发的回忆。
往事不似风,倒似那潮水。几多心事,堵在心头。
写了些回忆,用了这个很狂妄的题目,姑妄言之。
幼年
记得不是特别清楚,但是这段记忆是确定的:很早的时候,冬天烤火的时候,偷偷的往炉子里扔过自制的土信封,内容已经忘了;但那个时候已经有许多奇奇怪怪的想法了,写完就烧掉,也没保留。
性启蒙和“思想启蒙”均也可以说很早,早到我无法确定具体时间,但这个时候已经有零星的意识了;现在也想不明白为什么这样子。
童年
小学的时候,跟我们村的大帅哥哥去河滩里的柳树行散步,他是我们村里寥寥可数的大学生。我很喜欢跟他一起玩,真的,我们能交流。讨论的问题的主题是人生。这个可以以笔名担保,主题就是人生。回忆起来,现在都觉得很吃惊。
五年级时最后一节语文课,课上发着烧;老师给念一段解释,让从讲过的文章里挑字词来匹配。几个女孩子答了好多遍,都不对。当时烧的晕晕乎乎的,最后还是我答了上来。这件事藏在心里,自鸣得意好多年。
六年级语文书的一面上写过人生第一首诗,全文如下:
刺骨寒风迎面吹
吾上学去书包背
六载寒窗苦读日
只为功成名就来
当时很争气,生了很久的重感冒,却考上了县重点初中。
十一二岁开始觉醒,大概是五年级上完,六年级开学吧!经历人生中的一场不大不小的手术,留下人生第一封遗书。从那时起,虽然不知道什么海德格尔,也没读过什么《存在与时间》,却是人生第一次意识到死的问题。
初中除了暗恋的鼓励,真的没什么可回望的,也不敢回望,怕再次引来噩梦的潮水,再次搞得自己失眠。
我曾经很努力地想忘掉初中时绝望的记忆,但越努力忘掉越清晰。我甚至到现在都记得每一个王八蛋当时的丑恶嘴脸。正是他们的取笑,毁掉了我所有的初中时名声,也毁掉了我第一份可能的恋爱追求。
我想过报复,各种形式的报复。他们的恶作剧使得我自暴自弃,使得我刻意毁掉我的形象,干过很多缺德事;只为了求得妥协。
长大了,背负的太多,我活的很累。不想再搞什么报复了。回忆已经让我经常失眠了,不愿意再痛苦下去。
我的人生没有七·三,八·三,永远没有;这是我的定论。有的只是三个重要的小伙伴:橙子,子不语,聪姐。
所以看《声之形》,看到西宫硝子受欺负,才会大哭一场,因为看到了曾经的自己。
我选择原谅自己,但不会原谅那帮人渣王八蛋。
十二岁开始偷偷喜欢一个女孩子,写过一篇小说,我不知道这姑娘还记不记得了。开头我记得很清楚:“1980年,我出生在云南玉溪的一个小村庄”。小说很幼稚,讲述了一个初中男孩子的单相思的故事。语文老师看不懂,因为那是我的故事。那算是封晦涩的情书吧!这一年,初恋——更准确的是单相思的花儿就开了。
少年
十三岁开始发觉那个将来要面对的问题,在考虑该怎么赎罪了。写过一篇的作文,唯我有罪,只求忏悔,不求原谅。
自己谱了一首曲子,李之仪的《君住长江头》。那些年,哼的很伤感。
十四岁暗自发愤,以全年级倒数的“资本”,以暗恋的力量考上了重点高中。
十七岁开始决定带徒弟,收了第一个小徒弟,也是唯一一个小徒弟。她很怪,很有想法,我也是,喜欢想法很怪的人。当初收她做徒弟,全是自己历史棒,单科碾杀年级大多数。但现在还可以做她师傅,因为还有好多东西给她。
青年
十八岁
一是始读李泽厚,泛泛地读了先生的很多的作品。
二是确定以后在生日那天更新遗书。
十九岁
下苦功夫看《历史本体论》和《李泽厚对话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