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社会学者英格尔斯早在1962年到1964年间在6个发展中国家进行了大规模的比较性社会调查(每个国家访问了1000人,包括农民、产业工人以及其它阶层的人员),得出了“国家的现代化,首先是国民的现代化”的结论。
英格尔斯总结了现代人的标准:
第一,愿意接受新的经验,因此较能掌握创新的机会;
第二,随时准备接受社会变迁, 特别是社会组织上的变动,像政治参与率的提高、 社会和物理流动的加快、女性参与机会的扩大以及社会阶层间和年龄代别间距离的减小 等等;
第三,意见的增长,勇于表示意见,但也能尊重别人的看法;
第四, 资讯的收集,勤于找寻事实和讯息来支持自己的意见;
第五,在现在和未来的取向上,不会留恋过去,固守传统;
第六,注重效率,自己可以控制环境,而不受有权势的人任意支配;
第七,有计划,对自己的公私生活都有比较长期的计划;
第八,有信任感,相信自己所置身的世界是可信赖的,周围的人和制度都可以信任;
第九,注重工艺技能的价值,愿意将才能作为分配报酬的准则;
第十,有教育和职业的渴望,重视正式教育对读、写和计算等等技能的训练,并渴望获得与这些训练有关的现代职业;
第十一, 认清并尊重他人的尊严,包括对弱者和下属以及妇女和儿童都能有更大的同情和尊重;
第十二,了解生产过程,对于工业的基本决策过程有一 定的认识,相信普遍性的工作原则 。
这些标准的养成除了规范性的制度安排外,更多的是习得和文化的养成,而前提是社会整体制度和社会关系的优化。
来源:中国城市现代化的内涵与核心_邵颖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