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3月3日晚上8点35分,距离我刚刚完成人生中的一个重要抉择也不过一周左右。曾经看过这样一段话,“那些关乎你人生中重要转折点的一些决定,选择哪里的大学,谈一场怎样的恋爱,找一份什么样的工作,和什么样的人结婚等等,都是在某个十分普通甚至平庸的时刻做出的。”
一年前的今天,我还在捧着书本咬文嚼字,满心欢喜地庆幸自己终于找到了一条光明的道路——考研,如今却名落孙山,准备正式开始人生的下个阶段。
那时的我已经决定报考北京大学的新媒体研究院,默默地在心里幻想着研究生入学那天的景象,幻想着自己能够成为撩拨时代神经的大马哈鱼,抱着崇高的人道主义精神和批判思维审视着媒介的变迁,观察着世态炎凉,为人类在互联网时代的进步而忧思,为人类的发展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经过近一年的“带发修行”,我走过了郭庆光老师的《传播学教程》,它带领着我以媒介的角度看待宏观社会,看待微观生活,在经验学派的实证精神的指导下,一批批的学者以严谨的精神探究的媒介的奥秘;《文化研究导论》和《传播政治经济学》将批判学派的故事娓娓道来,批判学者们一句句的惊世骇言背后则是闪闪的人性的光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乃是对他们的最好概括;杨伯溆老师的《全球化:起源、发展和影响》更是以宽广的格局,通俗易懂的话语将全球化这一时代命题剖析得入木三分;胡泳老师的《众生喧哗》让我看到一个与如今完全不同的互联网,一个充满希望和民主的公共领域;卡斯特的《网络社会的崛起》为人们拨开时代的迷雾,一个崭新的网络社会正在展开......
一年的考研历程带给我的不只是知识和理论的积累,更是心灵的洗涤与升华,面对学者充满人道关怀的忧思和对未来的发问,我不只一次地热泪盈眶;面对孤独的三点一线的备考生活,我不只一次地拷问内心;面对备考学子抛出的对社会的思考,我不只一次地感受到青年的使命感。
若说考研给我带来了什么,我觉得是成长,是眼界的拓宽,像是睁开了看世界的眼睛,原来世界如此的复杂而有趣,人们如此的聪明而勇敢,社会的马车仍在前进,我们无法知道前路如何坎坷,但只要还有人在思考,还在对同类保有着善意的关心,那么社会总是有希望的,人类也总会发展的。
落到自身的人生抉择上,即使考研失败,我也从未后悔,若是回到一年前的今天,我仍然会报考北京大学的新媒体研究院,即使是在前路渺茫的今时今日,我仍然想要感谢北京大学新媒体研究院,若是没有你的出现,或许我一辈子也不会如此渴望得想要感受社会的脉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