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第一天献给了我尚在人间和已经逝去的朋友们,
我用第二天看见了人类和自然的历史,
今天我将在平凡的世界里度过,在为生活奔忙的人们常去的地方度过。”
——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海伦·凯勒
无法想象,一个看不见听不见的人,内心是多么渴望光明,身边的人都在肆意的享受着阳光和美景,她却只能 被孤独和恐惧所围绕。
面对生活的不幸,海伦创造了一又一个的传奇,她的一生,离不开爱和鼓励,更离不开自己的不甘平凡,即使处在黑暗,依旧为他人带去光明。
01.身边人的爱和陪伴
海伦出生在富裕的家庭,作为第一个出生的孩子,父母对她寄予了全部的爱和希望,2岁时却因为突发疾病,即使保住了性命,却永久的失去了视觉和听觉。
母亲不愿接受,海伦会在听不见看不到中度过一生,她四处求医,在一次次失望中接受了现实,面对命运的不公,父母并没有消极逃避,他们为海伦请了盲聋学校的老师,给她创造最好的条件,接受教育。
家庭教师莎莉文,是海伦一生中最重要的人,如果没有她,不会有之后的海伦,更不会有海伦后来的创作生涯。
莎莉文自身也有轻微弱视,面对海伦的痛苦挣扎,她耐心的一次次鼓励,把字写在海伦的手上,让她去感受,带她去外面感受自然,像做游戏一样,让海伦不断地吸取知识,因为莎莉文的贴心,有一段时间,海伦认为所有的人都是这样生活的。
无论在小学还是大学,她一直陪伴海伦,海伦的生活里可以没有任何人,但是不能没有莎莉文,她燃烧了自己的一生,陪伴海伦度过她的至暗时刻。
而海伦也是懂得感恩的人,在莎莉文的晚年,希望多留些养老的保障给她,海伦来到杂技场演出,即使被质疑,被嘲笑,她也没有放弃,她的心中有自己重要的人要去守护。
因为有了莎莉文,海伦接触到爱和光明,莎莉文用自己的引导和鼓励,唤醒了海伦沉睡的灵魂,给她带来了希望和自由。
02.自身的不屈服
海伦从小就是一个好强的孩子,在母亲的回忆里,她身体还健康的时候,表现出了比同龄人更早的学习能力,面临突然来临的疾病,医生都无能为力时,小小的她竟然苏醒过来。
在学习的过程中,更是体会了常人无法体会的痛苦,因为不想去特殊学校,别人用几分钟就能学完的知识,她需要更长的时间,在课堂上她异常专注,课后反复学习做笔记。
老师建议她复课一年,她不同意,如果复课,就证明了自己跟不上进度,她只能在别人休息时,加倍的练习,不仅学会了基础知识,在学校还发表了自己的文章。
当面对抄袭的质疑,她非常受伤,很长时间走不出阴影,想到自己以后有可能无法克服这种恐惧,她一度抑郁,但最终一次次的尝试,让她走上了创作和演讲之路。
生命的最终还是要靠自己,或许你没有那么幸运,没有健康的身体,没有好的生存环境,但你要相信自己,黎明终将会到来。
和许多同样不幸的人比较,海伦是幸运的,她遇到了许许多多帮助她的人,正因为经历过黑暗,更能懂得处在黑暗下挣扎的人,也正因为受到许多人的帮助,她也要为不幸的人带去光明和希望。
03.身处黑暗,也要照亮别人
海伦努力求取知识,希望为世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她选择了把自己的时间和经历,用在有同样遭遇的儿童教育上。
她到处演讲,希望建立盲人可以联络的机构,统一盲人文化,让盲人可以学会一个基本的生存技能。
在她40岁时,盲人事业家协会创立,协会会资助有才华的聋盲人,不让他们被埋没,为他们创造更多生存的条件。
莎莉文去世后,她继续带着老师的遗志,为所有不幸的人尽一份力。
亲身经历过得更加深刻,正是这不幸的一生让她更加成熟,更加感恩,更加真心。
04.最后
如果生活给了你明亮的眼睛,好好爱惜它,多观察多发现。
如果很不幸,你没有明亮的眼睛,也不用消沉,那些美好的事物,并非都是用眼睛才能看到。
生活所给你的,不必和别人都一样,即使都一样,不同的用法也会造就不一样的人生,真正的拥有,是珍惜,是创造。
面对光明,阴影就在你的身后。